东方网:感受五年身边的文化

东方网 作者:张生泉 2007年5月25日

发布时间:2007-05-25作者:访问量:14

  八届党代会以来,上海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显示了其巨大的影响力。五年成就看文化,看的就是上海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思想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看的就是上海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运用于文化事业发展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五年、看的就是上海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之道!

  文化的题目很大、很广,要写得内容很多、很深,笔者就从自己亲身参加的、亲体实践的、亲自感受的身边文化说起,观一斑而见全体,一滴水而见阳光。
  
  《东方讲坛》是上海的首创,更是上海有关部门领导遵循文化也要办实事、文化也要“三贴近”原则,为提高广大市民素质而采取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上策。《东方讲坛》的宗旨是邀请专家、教师在基层的街道社区和机关厂矿、学校等,向听众直接地、面对面地授课。授课内容可以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也可以是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市民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比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公民素养、城市发展、市博会、民生问题等。授课形式是专家讲为主、听众和教师互动交流为辅。授课经费由基层单位负责50%,然后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东方讲坛》凭证据报销50%。每次授课的内容,都在《文汇报》大幅广告登出,市民可以自行前往免费听课。同时,基层单位自己也重点组织听众。我非常荣幸地作为该讲坛的特邀教师担任了“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一课的授课任务,两年来先后到了宝山区滨海街道和庙行街道、闸北区临汾街道以及体育学院和海事大学等单位授课,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居民和大学生的欢迎。有些居民平时只能在电视上了解艺术院校的情况,我们直接和居民对话,让他们打消了对艺术的神秘感,同时对如何看待一些艺术问题也初步学到了一些方法,有很多家长暑假都把自己小孩带着一起享受这道文化大餐。目前,《东方讲坛》已经凭借自己良好品牌和声誉,在基层扎下了根,有些早期就开始听课的老听众会经常到有关社区办公室询问:“下一次讲课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教结合工程”又是上海的独创。在文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委、市文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发改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协作,组成办公室,解决艺术院校大学生、中专生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诸如经费投入、招生分配、院团使用等问题上的难点。五年来,“文教结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机制体制不顺到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印证了上海文化发展从人才突破、居安思危的品格。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集舞蹈、戏曲和话剧影视表演人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大学,近年来在市领导关心下,在文教结合办公室指导下,这方面得到了很多政策上、资金上、艺术专家支持上的扶持和实惠,冒出了许多尖子人才,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发展夯实了基础,这是很可喜的。“一戏一聘”、“一师一教”,“名师名剧出名生”。像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外的专家和国内的梅葆玖、张学津、叶少兰、尚长荣等京剧大师以及张纪纲、赵明等著名舞蹈编导都是上戏的客座教授,都让学生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得到了最好的师资资源补充,都为上海即将到来的文化艺术高潮准备了教育和人才上的条件。
  
  2005年春天在东方艺术中心揭牌成立的“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共十个),是科教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实际步骤,是开展校园文化、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对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的有力载体。从复旦、交大、同济到上戏、上音十个院校,从合唱、交响、戏剧、影视、舞蹈到武术、民乐等。十大基地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科教党委宣传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大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我作为大学生戏剧艺术基地负责人,已经为上海高校培训了四期(内容有文艺编导、节目主持、演讲与口才等)共计120位大学生文艺骨干、承担了多次上海教师节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受到了科教党委的表扬。2006年,教育部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由我们十大基地承担的文艺演出,给全国与会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川一位高校的领导说:“精彩的演出,我见识不少。但是像上海高校艺术基地这样有大学特色的演出,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上海的同志又在全国走在前面了!”
  
  上海的文化还有很多成就好讲、当然也还有很多任务要做。作为文化事业的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一往无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