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师者光辉 感动岁月――上海市庆祝教师节晚会侧记

《解放日报》 07年9月8日 要闻版

发布时间:2007-09-08作者:访问量:13

我校学生集体朗诵《群英铸师魂》
    教育是一片广袤天空,教师就是点点繁星。一代又一代,上海许多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凝聚成辉,感动岁月。昨晚举行的2007年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晚会,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师爱,创造奇迹

  小品《美丽的奇迹》展现了一个真实故事:几年前的一个冬日,上海师大女生孙琳失踪了!辅导员潘老师心急如焚,带领学生四处寻找,几天后终于找到了孙琳―――她被卡车撞成重伤。医生说,这个女孩要想恢复正常,几乎不可能。

  潘老师对学生们说:“孙琳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不能放弃。”在老师倡议下,学生们来到昏迷中的孙琳病床前,两人一组,日夜守望。师生们在她耳边轻轻呼唤:“老师说,该为你晒晒被子了,我想,那还不如拆了洗洗”、“今天报名参加志愿者,老师把你的名字也签上了,相信你一定能醒来……”终于,在师生们声声呼唤的第55天,孙琳醒了。不久以后,她回到熟悉的校园,重新迈出了青春脚步。

  诗朗诵讲述了又一个奇迹。东华大学有个性格孤僻的学生,每逢阴霾天气,情绪特别烦躁,因为女友离他而去的那些日子,也是阴雨连绵。他曾四处扬言要进行报复。辅导员耿绍宁老师毅然走近那个学生,每逢下雨天,当那个学生烦躁不安之际,耿老师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赶到他身边,直到他走出“雨天的阴影”。终于有一天,该学生提出一个让耿老师差点落泪的要求:我想对大家、还有前女友说声“对不起”。

  师德,西部铭记

  一年又一年,上海的中学敞开怀抱,拥抱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学子,并为他们倾注无数心血。

  共康中学藏族班学生表演的情景剧《白玉兰格桑花》,展现了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那次,家乡传来不幸消息,我的阿爸、阿妈、爷爷、奶奶遭车祸,全家遇难。是老师和同学陪我度过了最艰难最痛苦的日子”。毕业时,我对老师说:“生命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风景。我愿意做一条小河,在风和日丽中流淌;我也要做一棵大树,在疾风骤雨中成长……”

  七宝中学新疆班的学生跳起了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跳舞的女孩米热班古丽告诉大家:刚来上海时,不会讲普通话,是老师一字一句教会她。她第一次用普通话朗诵的,就是献给老师的诗―――“采一朵天山上的雪莲花,当作胸针送给您;扯一块帕米尔高原的白云,当作纱巾送给您;摘一串吐鲁番的甜葡萄,当作珍珠送给您”。

  一批又一批上海教师志愿者奔赴西部,传播知识。复旦大学教授钟翠萍老师走上台来,她曾在西部边陲奉献了10年青春,即将退休之际,又两次赴西部支教,为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钟老师说:“西部那片土地需要我,那些藏族学生需要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感到快乐!”

  师魂,群英芬芳

  在各自的教育天地里,师爱散发着各色光辉。

  大型配乐诗朗诵《群英铸师魂》演绎过程中,一位位优秀教师登台―――

  四十年前,全市暴发红眼病。为查明真相,一位老师,把病人的眼液,滴入自己的眼睛;四年前,SARS流行,这位老师,毫不犹豫奔赴疫区;今天,研制治疗乙肝疫苗,她又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这位老师对学生说:我是第一梯队,我倒下了,还有你们。她就是复旦大学分子病毒学专家闻玉梅教授。闻教授说:“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一生的追求。”    

  带着中考失利的阴影,一群失望的孩子走进上海高级技工学校。陈竹君老师和同伴们,努力找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会他们技能,更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毕业生苗俭27岁时就破格晋升,成为上海最年轻的双料高级技师,29岁时入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陈竹君说:“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学生们一步一个台阶,一天一个变化!”

  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无法讲出一句完整的话,无法拿起一件小小的东西。他们的老师为此付出太多太多―――多少年风雨无阻送教上门,成千上万次反复帮孩子们练习。终于,不会说话的孩子喊出一声“妈妈”,不会拿东西的孩子捧出了自己做的蛋炒饭,曾经自闭的孩子高唱起《青藏高原》。普陀区启星学校郭海瑛老师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这份付出,值!”

  晚会现场,千名新上岗的老师在老教师引领下,庄严宣誓: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启智求真,恪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创新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