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青年版《大唐贵妃》不简单”

《文汇报》第9版 日期:2008-01-03 作者:江胜信

发布时间:2008-01-03作者:访问量:7

1月3日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大型京剧《大唐贵妃》青年版昨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国家大剧院戏剧舞台上的首台完整剧目。沪上梨园新秀们敢为人先、底气十足的表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喝彩。图为剧照,刊登于今日《文汇报》头版。


    仅仅成立还不到一年半的剧团,携一群平均年龄不满20的演员,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奉献的大型京剧《大唐贵妃》青年版,1月2日登上了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她也是该剧院舞台上演的首台完整剧目。“不简单!”一贯挑剔的北京京剧票友和观众,为沪上梨园新秀们的表现跷起了大拇指。
   
具有开创性意义
   
    2001年和2002年,《大唐贵妃》两度亮相上海大剧院,并在2003年献演北京保利剧院。但此番进京,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是该剧第一次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负责排演,这是上海为培养优秀青年京昆人才而搭建的平台,参演者大都只有十几岁;二是该剧一下子推出了名家组合和青年组合两个版本,前者请来史依弘与李军、李胜素与于魁智、梅葆玖与张学津这三组国内京剧舞台的领军人物,前后分饰杨贵妃和李隆基,后一组则推出了梅葆玖弟子袁英明和杨淼、田慧、兰天、高红梅等青年新秀;三是为把《大唐贵妃》打造成“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保留剧目,使它不仅适合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这样的殿堂式剧院,同时也能出国巡演,还要下得了社区、进得了校园,主创因此将舞美布景和演员编制进行了可大可小的弹簧式操控,此次进京就运来了很多“软”布景,根据剧场实际大小或收或放。
   
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留《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等12段梅派经典唱段、推出广为传唱的新编京剧名曲《梨花颂》、引入交响乐伴奏和对歌等特色,使该剧艺术总监梅葆玖十分兴奋:“既表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意识,又用新手段和新视角诠释流传千年的李杨爱情故事,这一新尝试可以慰藉九泉之下的家父。”该剧编剧、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翁思再说:“选新人用新人,并用创新思路来改造音乐和舞美,这和文化艺术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这和上海艺术界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敢想敢闯的魄力是分不开的。”
   
    这样一部亮点闪烁的大戏,当然让首都观众充满期待。一个月前,《大唐贵妃》戏票就被抢购一空。在中医药大学工作的何正去年11月底上网订票,发现1月2日晚上和3日晚上的名家版早已客满,青年组合也只剩下数张,“我赶紧订了2张。要是再迟一点,我和妈妈就错过《大唐贵妃》了。”
   
学习和传播好戏
   
    1月2日亮相的青年版座无虚席。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的24岁票友李鲤一个劲地为演员杨淼鼓掌,当记者告诉她这是一个20出头的“女老生”时,李鲤很惊讶:“上海的青年京剧演员真是够水准。”她继续点评:“田慧也很不错。”田慧是梅葆玖新收的弟子,她与梅葆玖的另一个弟子袁英明前后饰演杨贵妃。在排练过程中,两人和梅派再传弟子高红梅等都受到了梅葆玖手把手的指点。目前,《大唐贵妃》虽然只演了数场,但声名早已远播:各地的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已经表示,让当地的梅派弟子们都来学习和传播这台好戏;美国、法国等也向该剧发出了演出邀请。
   
    已经定居美国的李大新、于泽萍夫妇这次回北京探亲,最意外的收获就是母亲带着他们看了《大唐贵妃》。“这出戏将新与老、东方与西方结合得非常完美,一定大有市场。我们盼着它早点来美国,到时候我们还会去看。”
   
    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本报北京1月2日专电)
 

(责编/雨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