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访新编越剧《韩非子》编剧姚金诚、导演卢昂和主演钱惠丽

发布时间:2008-04-08作者:访问量:290

 
力求柔美与壮美并举
――访新编越剧《韩非子》编剧姚金诚、导演卢昂和主演钱惠丽

   上海越剧院创作的新编越剧《韩非子》近日在逸夫舞台结束了3场首轮演出。对这部大改16稿、历时8年创作的新编越剧,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欣喜地评价说:“演历史剧和凝重的题材,这是越剧传统基因中所缺少的因子。而且《韩非子》又是表现一位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思想家,这又是越剧以往题材中几乎没有见到过的。面对挑战,《韩非子》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已经具备打造成为精品的基础。”
   
寻找戏剧冲突
   
    越剧经过100年的发展,其审美风格最终在婉约、阴柔之美上定格。花前月下,才子佳人,几乎成为越剧题材难以突破的框架。
   
    《韩非子》就是希望在越剧题材上寻求突破。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个人物有着时代的复杂性,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含量,要在越剧舞台上体现韩非,难度很大。编剧姚金诚说,8年来,剧本创作一度陷入死胡同。韩非的“戏剧作为”在哪里?几经探索,姚金诚终于找到了韩非先“存韩”后又“弃韩”,李斯坑八千韩俘、韩非欲救韩俘等情节,通过戏剧冲突,韩非独特的人文情怀得以展现。
   
    薛若琳说:“这个戏所表现的秦王与韩非的故事,一个是杀人如麻的一代冷血霸主,是统一大业的领导者、决策者秦王;一个是高举统一理论的大旗而在行动中又同情人民苦难、不忍杀人成河的亲民思想家韩非。他们之间必然发生悲剧。”在戏剧矛盾的冲突中,一个有血有肉的、不是枯燥地一味讲法的思想家呈现在舞台上。
   
抒情叙事兼顾
   
    战国纷争、秦王阅兵、坑八千战俘……这一切,都容易让人联想起舞台大制作、大场面。而越剧《韩非子》,台上演员仅10位,有名有姓的只有7位。导演卢昂为《韩非子》找到了精美而大气的舞台样式,他不搞人海战术,而是以虚实结合、“以一当十”、抒情与叙事并重的手法,以极其精炼的舞台调度,来体现战国的时代背景与韩非这个人物。战争、坑俘等大场面戏,都被放到了幕后,而韩非的人性和人情、韩非与秦王的冲突、韩非与宁阳的恋情,则在台上加以浓墨重彩地渲染。在秦王和韩非的关系上,主要侧重于叙事,体现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舞台呈现上豪迈壮阔;而在韩非和宁阳公主之间,比较强调抒情风格,舞台呈现也比较柔美婉约。
   
    卢昂说:“我们将修改剧本,使剧本的‘针线’更密一些,情感再动人一些,让明星演员更有展现才华的空间。”
   
走进人物内心
   
    “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这是著名演员钱惠丽的信条。钱惠丽在《韩非子》中的表演,确实令人刮目相看。8年来,钱惠丽几乎阅遍各种有关韩非的资料,努力走进韩非的内心世界。“只要人物内心找对了,总能找到合适的艺术手段。”
   
    韩非用刀刻字,钱惠丽想到表演时将手指歪曲,而放弃小生漂亮的兰花指;韩非面临丧国之痛与承受的压力,钱惠丽就借用老生的台步以显示人物与一般小生不一样的沉稳。越剧徐派唱腔以高亢洒脱为主要特色,然而,韩非是个严谨的法家思想家,钱惠丽在唱腔上则坚持“少耍小腔、少使技巧”,用质朴、含蓄的方法处理唱腔,使人物此时此景的情绪弥漫在唱腔中。(日期:2008-04-08 9版 作者:张裕 来源:文汇报 本网编辑: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