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联:福利 | 去剧场聆听《军歌》,感受峥嵘岁月的热血青春

上海文联 2019-6-27 记者:王虹

发布时间:2019-06-28作者:访问量:656

军歌嘹亮:接力文艺救国的“长征精神”

立德树人:打造以文化人的“行走课堂”



军歌嘹亮,砥砺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军歌》于6月25日至29日亮相上戏实验剧院。该剧获得了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以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上海戏剧学院全力打造原创大型话剧《军歌》,是致敬接力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再次吹响军歌号角,立德树人,打造以文化人的《行走的课堂》。


话剧《军歌》集结优秀主创团队以及专业演员团队,编剧为著名剧作家孙祖平教授,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卢昂。卢昂表示,上戏做这个戏特别合适也很有意义,因为有很多热爱艺术的年轻学子。他做这个戏的核心词,是“走进”。走进那个时代,那个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时代;走进那片土地,延安采风,行走的课堂,感受独特文化。走进那些人物,看一群热血文艺青年在经历血的洗礼后如何蜕变,展现人物真实的人性。


话剧《军歌》讲述了……


1937年上海打响“八一三”抗战,富于音乐才华的朝鲜青年郑律成受老兵梁大坤引导,跟随一支青年队伍,奔赴延安。在延安,他的音乐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先后创作了《延安颂》、《延水谣》,唱遍边区和前线,并通过创作与丁雪松结缘。在公木老师的热情鼓励及老虎团团长郝胡子的邀请下,郑律成开始为老虎团谱写一首能够击退日寇、打败所有外国侵略者的英雄军歌。


与此同时,郑律成因特殊而复杂的背景和经历被怀疑为日本特务,有关部门段主任紧追不舍地对其进行审查,郑律成不禁陷入困境。郝团长、公木老师及丁雪松等鲁艺学员极力保护郑律成,希望他早日完成军歌。郑律成虽很快完成公木歌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主旋律,但总觉得还缺少一股气势,寻而不得,很是着急。日寇突袭,老虎团紧急增援。为了寻找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郑律成来到战场,目睹了身边熟悉的战友一次次冲锋而倒下,又一个个挺立而向前……


在血与火的交战和洗礼中,终于找到他苦苦寻找的战斗旋律——“向前!向前!!向前!!!”由此,雄浑激荡的军歌响彻天地。


峥嵘岁月,文艺青年的长征


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青年的长征,话剧《军歌》是反映当年青年文艺救国的一次伟大长征。今天排《军歌》是当代文艺青年重走文艺救国之路,接力文艺救国的长征精神,文化强国战略下的一次文艺长征。


全剧直面表现抗战时期全国一大批热血青年、文艺志士怀揣民族独立与自强的理想信念,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不畏艰险奔赴延安的豪情与壮志,绘写各自的青春梦想,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艺盛会。这种峥嵘岁月磨砺下的理想情怀,在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卢昂导演说:“《军歌》直面表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来自祖国各地的文艺青年为了挽救民族于水火,为了国家的自由与独立,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鲁艺。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延安异常艰苦与危险的生存环境磨砺着这些单纯、热忱、激进而敏感的文艺青年,他们有苦涩、有迷茫、有困顿、有惆怅,甚至一度也曾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和决战,特别是经历了延安军民舍生忘死的救助与保护,以郑律成为代表的鲁艺学员逐步认识到了这片土地的神奇与真谛。《军歌》真切地展示这一曲折、跌宕、苦难而坚毅的成长过程,鲁艺使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危亡紧紧熔铸在了一起。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年轻鲁艺人的峥嵘岁月,一起谛听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发愤图强、英勇抗敌、复兴中华的军歌嘹亮!”


全剧充分运用音乐元素,现场伴奏和歌唱。《五月之歌》《延安颂》《延水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配以富于变化的舞蹈场面,是一部样式丰富、音画融合的音乐话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