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感受别样的文明

发布时间:2007-07-09作者:访问量:340

学报编辑部   李伟(副教授)

    2006年5月29日,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博士后项目”和我校“223计划”资助,赴以留学,为期一年。2007年6月11日,学习期满,回国服务。回首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自有丰富多彩、此行不虚之感。
    对于一个人文学者来说,“读万卷书”当然是必要的,但“读书破万卷”之后,“行万里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出国留学就是如此,它能让我们拓宽视野,养成理解并包容别样文明的胸襟,从而避免盲目的民族自大感。
    临出国前,曾经多次走出国门的曹路生老师就对我说,要有体验“文化震撼”的心理准备。这一点我很快就感受到了。我将去的以色列,是二战后兴建的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毫无疑问集中地体现了浓郁的犹太民族文化的特征。穿黑色西装、戴黑色礼帽、耳边留两绺长发的男性犹太教徒,系头巾、穿长裙的女性犹太教徒,随处可见的Synagogue(犹太教会堂),每个周六都完全休息:不开电脑、不碰电器开关、不接听电话、不上街购物、不折不扣地和上帝一起休息、只享受和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的安息日(Shabbat)制度等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异域文化之感。
    我是在巴伊兰大学英语系学习“(西方)现代戏剧”,课题是《怀疑主义与西方现代戏剧》。我的导师Meyer博士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女性,在她的指导下,围绕课题阅读剧本和理论著作,参与分析和讨论,撰写学习心得。重要的剧本有,《安提戈涅》、《群鬼》、《圣女贞德》、《琼斯皇》、《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犀牛》、《推销员之死》、《民主》等;重要的理论著作有,《怀疑主义和他的敌人》、《宗教与怀疑主义的兴起》、《怀疑论集》、《现代戏剧中的现代主义》、《作为思想者的剧作家》等。每读完一个剧本或者理论书籍后,就和导师讨论其中的精华。她还推荐我参与系里的seminar(研讨班),除了她自己的“现代戏剧”、“现代诗歌”以外,还有Perl教授的“当代文艺思潮”、Roston教授的“莎士比亚的剧本”、“文学与视觉艺术”等。此外,为了提高英语能力,我还选修了Shreiber女士的“英语口语培训”和Hadara博士的“英语学术写作”。这些课程的学习都使我受益匪浅。总体上看,他们的教学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实际能力的训练。教师上课时随时都有学生提问,讨论起来气氛十分较真和热烈。教师上课敷衍或者水平不济肯定会被学生瞧不起,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声誉的。英语课堂上一定要张口说,每一个学生都要上台演讲并参与讨论,还要注意自己讲话的仪表、姿势、眼神等。
    犹太人对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的。我们有幸遇到一位名叫Azhark的老人,他都85岁了,还耳聪目明,身体健朗,开着一辆面包车到处跑。他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经常对我们说,我太爱中国了,你不知道我有多么热爱中国!他表示愿意带着我们去以色列的任何一个地方参观。于是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以色列的国家水库、号称“小罗马”的Bet She’an,罗马时代的港口城市Caesarea,犹太民族的发祥地加利利湖等多个历史遗址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我们还自行组织去了象征犹太人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的圣地Masada,和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死海。当然,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那是绝不能错过的,我个人就先后就去了9次,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教堂,沿着耶稣受难的路途行走,在哭墙边感受犹太人的永远忏悔的灵魂,还有记载纳粹罪行的大屠杀纪念馆等。耶路撒冷的苦难与辉煌,永远吸引着我们去追问人类灵魂的圣洁与卑微。
    2007年2月12日,我借寒假之际走出以色列,去欧洲旅行了15天,在古希腊文明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废墟遗址前,在梵蒂冈雄伟壮观的大教堂前,在佛罗伦萨、帕多瓦、威尼斯、维罗那的教堂、广场、河流、桥墩,在雅典卫城下的酒神剧场,在克里特的米诺王宫,在爱琴海的巨轮上,在希腊国家博物馆和戏剧博物馆,我们徘徊踟躇、徜徉流连,感受从中流泻出来的西方文明的气息。其中给我最大震撼的是教堂。意大利的天主教堂,希腊的东正教堂,联想到以色列本土的犹太教会堂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堂,都是遍布各街区、外观相似但又各有特色,每个城市最好的、历史最悠久的、最富有文化和艺术含金量的建筑都是教堂。它们构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方面。怪不得总是有外国朋友问我:“你信什么宗教?”当我们表示无可奉告时,他们也只好摊摊手,显得无能为力或者无可奈何的样子。这正好和我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其实“怀疑主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对“信仰主义”的发难嘛!人类的信仰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东西啊,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信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怀疑、需要考量的。我们的现代戏剧,其实很多都和这个话题密切相关,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剧本外,《等待戈多》、《送冰的人来了》、《爆玉米花》、《怀疑》、《哥本哈根》、《欲望号街车》、《樱桃园》、《萨勒姆的女巫》等等,不都是这样的吗?
    经过这样的求学与游历,我确实深深地感到,以地中海为中心兴起的这种文明确实底蕴非常厚重。以前我在书本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感叹,但这次至少是有了些许亲身的观感。我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继续读下去、走下去,下次要去看的就是法国和德国,看英国和北欧,看美利坚和俄罗斯,但愿我能有机会在世界文明的海洋里不断地接受洗礼和沾溉。

在古剧场留影

与老师合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