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上戏和子弟兵永远心连心

发布时间:2007-07-31作者:访问量:29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隆重庆祝日。在举国欢庆人民军队盛大节日、国防建设高歌猛进的时候,回忆我校与人民军队血肉相连的历史、激发我们学习解放军英勇精神的斗志、争取在舞台和影视作品中多有讴歌解放军的佳作问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校诞生于 1945 年,当时抗战刚结束,李健吾、黄佐临、熊佛西等一批艺术家为了国家的文化,在时任国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局局长顾毓秀先生的支持下创办了学校。但是,前几年的办学历程很艰难,直到 1949 年,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学校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开启这道大门的是解放军代表黄源同志。 1995年,学校庆祝建校50 周年时,有关同志专程上门拜访了已经90 高龄的黄老,他兴奋地回忆了当时在横浜桥代表人民政府接管学校的情形,令在场同志激动不已。 1956 年,学校迁入现在华山路新址,也是和当时的解放军华东军政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毅元帅的关心相连,我校的校名题词也是他的手迹。回顾校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杨进、苏�、费瑛等领导或作为部队转业、或作为地方派驻到学校工作的同志,与熊佛西、朱端钧、吴仞之、孙浩然等专家一起,为戏剧艺术事业呕心沥血,名垂千古!
    在学校的成长发展中,我们一直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深入部队营房下生活、慰问解放军官兵,就是他们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仅 1960年到1965 年这段时间中,学校就曾经多次组织师生来到解放军福建和浙江前线深入生活。表演系总支书记冯健亲自带队到海岛、到军营、到最艰苦的阵地,使同学们既感受了部队生活、也用节目表达了对子弟兵的热爱。最近一期校报( 07年第7 期)刊登的党委副书记费瑛同志在前线帮助广播台同学修改稿子的照片,就是那个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文革”以后,学校生机焕发,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1983年、1987 年,校团委组织了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代表两次赴普陀山慰问驻岛官兵,王洛勇、牛飘、顾燕、夏军等表演系同学冒雨演出的难忘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1990 年以后,学校又恢复了新生军训的传统,每年的军训都涌现许多积极分子,解放军教官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品格,给他们在大学学习、乃至在人生道路的奋进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表演系 89级和97级两个班的带班老师,分别在1990年和1998 年的下生活时特意安排学生到济南军区英雄模范疗养所慰问英模、在海军建军 50 周年之际到宁波东海舰队司令部慰问官兵。特别是在宁波的演出,由表演系书记张生泉带队,时任党委书记戴平同志亲自到场,舰队政委岳海岩中将率八位将军到场与官兵一起庆祝节日。同学们感受了解放军的事迹后,在艺术创造中产生了冲动,编排了很多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其中《我的哥哥在南沙》在校内外广受欢迎、屡演不衰,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小品创作奖。
    我们学校的许多著名教授、专家,还改编、创作、排演了有影响的、反映部队题材的作品。比如:由张君川、张振民导演的《战斗里成长》(1954年由表 55届学生胡庆树、贾幻真等演出);由胡导导演的《上海激战》(1959年由表 59、60 届学生杨在葆、杜冶秋等演出); 由苏�、陈加林改编,朱端钧、关尔佳导演的《战斗的青春》(1961年由我校附属实验话剧团演出);陈明正导演的《八一风暴》(1962年、1963年、1977 年先后由表63届和77届学生先后演出);章琴导演的 《年青的鹰》( 1964年由表 64 届学生于德先、区景云、陈开昌等演出);朱端钧、王复民导演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1964年由表 64届学生到大洋山深入部队生活后演出);邱世穗导演的《南海长城》(1964年由表 64届学生演出;该剧又由糜曾、宋顺锦、江文逑导演,1976年表76届学生佟瑞敏、徐幸等演出);张振民、陈茂林导演的《霓虹灯下的哨兵》(1977年由表 77 届学生焦体怡程建平等演出)。一部表演系师生演出史,非常形象和生动地体现了我校与人民子弟兵心连心的血肉情谊!
    我校培养的学生,也是频频在军旅作品中崭露头角,受到一致好评并为母校获得声誉。祝希娟在电影《红色娘子军》 饰演的吴琼花获得了新中国第一个百花奖的女主角奖,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她颁奖;杨在葆在电影《红日》 饰演解放军连长石东根,英勇善战,角色驰骋战场、演员享誉影坛;尤勇在《和平年代》和刘晓峰在《英雄虎胆》 中饰演的角色,令人瞩目,他们在新时代又一次演绎了不同时期军人的内心世界,成为继杨在葆之后又一批“硬派小生”在军旅作品中的代表……
    在学校教职员工的队伍中,部队转业和复员的同志在第二次就业中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为学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在教学岗位上有:现任退休支部书记区景云同志、表演系副教授糜曾同志、导演系教授李建平同志等;在管理岗位上有:赵子来、眭慕蛟、谢建平、孙建华、陈昌富等。他们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地方、带到了学校、带到了他们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岗位,为了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从2003 年学校教学模式开始转变后,我们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项目不断增加、收获不断增多,其中慰问解放军的活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6 年新春佳节,我们组团随上海市市长韩正到部队慰问了解放军;2007 年新春佳节,我们组团随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到空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慰问了解放军,党委书记贺寿昌率党委宣传部、演艺中心、舞蹈学院等部门的同志前往演出,凌桂明、王履伟等专家挂帅,使演出任务圆满完成,得到了市的高度好评。“拥军学军,力量无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努力,让上戏人振奋、让上戏人受益!
    从南昌起义的愤怒枪声,到保家卫国的满腔心声――一个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始终屹立在人民心中、屹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之中。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使上戏更有作为!(撰稿: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