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观察]市场短缺“思考型”音乐剧 《小王子》落幕引发观众感叹

发布时间:2007-08-01作者:访问量:23

    随着“小王子”的身影化为夜空中灿烂的星群,前晚,观众与法国音乐剧《小王子》依依惜别。与“机关算尽”的舞美相比,《小王子》留给人们印象更深的恐怕是剧中提出的一个个深奥的人生命题。不少观众提出,与常见的百老汇式音乐剧的通俗热闹相比,《小王子》拉开了“思考型”音乐剧的大幕。

  音乐剧不只“好看”一种

  包括不少艺术界知名人士在内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用“思索”“哲理”等关键词来“点击”《小王子》的人文内核。这部法语音乐剧让人们恍然大悟:音乐剧不只“好看”一种。在轻歌曼舞或紧张剧情之外,它还可以承载厚重的思想内涵。
  作家陈村表示:“《小王子》不是靠戏剧冲突去吸引观众,而是用它的诗意和哲理去征服观众。”著名作曲家金复载打比方:“如果《妈妈咪呀!》像一瓶运动饮料,那《小王子》则像一杯绿茶,有点苦却很清新,需要反复品尝才能品出味道。”他说,这部以哲理和思考见长的作品,用含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有别于只是“好看”的独特的音乐剧语汇。

  思考型音乐剧需“品读”

  思考型音乐剧需要的不仅仅是掌声,更是品读。节目主持人淳子说,在看音乐剧之前,她无法想象如何用舞台形式去表现原著。看完之后,感觉以前被歌舞和台词塞满的欣赏空间,却打开了另一扇生命哲理的窗户。观众可以像品读北京人艺的话剧一样,从《小王子》每个演员的肢体语言中,品读出智慧与情感。音乐学博士、“星广会”主持人王勇认为,与那些热闹而浅显易懂的作品相比,《小王子》的“另类”正在于它挑战观众的观赏习惯。小王子到过的每一个星球、结识的每一个事物都有着其深刻的隐喻含义,观众需要用心“品读”,才能体会到那种久违的兴奋、感动和沉思。

  艰涩抽象要避免

  思考型音乐剧无疑是当今音乐剧市场上的一个“异类”,但补充了市场的空缺。昆剧演员张军认为,尽管上海音乐剧市场正日趋成熟,但是目前观众比较喜欢的、有票房号召力的,还是伦敦西区、百老汇样式的娱乐化音乐剧。《小王子》这种市场短缺品种被引进,是需要魄力的。
  业内人士也认为,包括以前的《巴黎圣母院》等在内,思考型音乐剧也会有主题过于沉重、艺术符号艰涩抽象等不足,但这种有个性的艺术样式,仍是音乐剧市场上不可缺少的品种。思考型音乐剧在思想上的独特性和艺术表达上的创新性,值得偏于追捧娱乐化的国内音乐剧创作者们借鉴,也可以为目前普遍缺乏思想内涵、表达轻俏的本土音乐剧制作,打开想象力和思考性的另一扇窗户。(原载《解放日报》 2007-07-25 07版 文化娱乐新闻 记者 伍斌)

    (编辑/子鱼)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