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曹禺艺术创造新时代艺术高峰

发布时间:2014-12-06作者:访问量:447

    曹禺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今年是曹禺处女作《雷雨》诞生80周年。80年来,曹禺剧作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中国人民中获得盛誉,而且在世界人民中找到了广泛的知音。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曹禺剧作广泛活跃在全球五大洲28个国家的舞台上。中国话剧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五大洲都有上演作品的中国当代剧作家,唯独曹禺;在五大洲都有演出的中国当代剧本,唯独《雷雨》。它充分表明,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剧作家。曹禺剧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话剧的一个高峰。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弘扬民族文化瑰宝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迈入新世纪之后,曹禺剧作的研究和演出必将会在更多的国家更加广泛的展开,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201412月由上海、天津、潜江、重庆、江安五个城市多家曹禺研究纪念馆共同组成的“曹禺戏剧文化研究与交流合作体”(简称“曹合体”)的成立,必将对我国的曹禺研究和演出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曹禺研究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态势展开,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向新的方向拓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戏剧理论的飞速发展。但是,从曹禺艺术的博大精深来看,仍有不少领域需要向纵深发展。生平研究、文本研究有待全面深入展开;创作心理研究、演出研究方兴未艾;还有一些领域,例如曹禺的教育思想、曹禺的艺术管理思想、曹禺的戏剧理论、曹禺对外文化交流的贡献等等,基本上尚未系统展开,需要进一步开拓。

        曹禺研究纵深发展,还必须同曹禺剧作的演出紧密相连。

        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一位剧作家的历史地位不是靠权力造就的,更不是靠媒体吹捧出来的,而是由他剧作的生命力决定的。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已经去世400年,然而人们仍然缅怀他、研究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在中国话剧百年发展史上,就剧作演出生命力、影响力的旺盛而言,曹禺剧作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决定了它永不衰竭的历史地位。

        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20世纪西方莎学家早已认识到,研究莎士比亚,如果要想充分理解他的话,就应该首先从他为自己选择的环境——剧院——出发去接近他。曹禺是一位十分熟悉舞台的剧作家,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尽管他的剧作有着很强的文学性,但他首先是为演出而创作的。他进行剧本创作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舞台上相应的戏剧场面来,就会把自己对舞台表现的要求鲜明地贯彻到文本中去。因此,研究曹禺剧作,如果只能停留在文本中,就仅仅是只研究了一半,并且是很不够的一半。

        曹禺先生生前是十分重视演出研究的。

        19908月,笔者在完成《摄魂——戏剧大师曹禺》这本35万字传记之后,赴北京医院探望正在病中的曹禺,对他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且向他谈了笔者准备撰写一本《曹禺剧作演出史》的愿望。曹禺当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你说得很对,研究剧作必须要联系它的舞台演出,这样才能讲到点子上。你是戏剧学院毕业的,你选择这个角度探讨,很有意义,也很对路。”

        作为一名曹禺研究学者,笔者衷心希望五个城市联合的“曹合体”,将曹禺研究、曹禺艺术的弘扬同曹禺剧作的广泛演出结合起来,并且提倡曹禺剧作演出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段的尽量多样化。

        在人类文化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杰出的作家、翻译家,便越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最初的艺术形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不断以多种艺术形式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曹禺的五大经典《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话剧《家》,在中外舞台上以各种形式获得广泛传播,便是一个明证。80年来曹禺的剧作不仅以原有的话剧形式在舞台上历演不衰,而且改编成戏曲、歌剧、舞剧、舞蹈、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评弹、曲艺等多种演出形式。即以戏曲而言,就已改编成京剧、越剧、沪剧、评剧、川剧、粤剧、秦腔、甬剧、汉剧、楚剧、花鼓戏、花灯戏、扬剧、唐剧、晋剧、庐剧、采茶戏、琼剧等20多个剧种,活跃在天南地北各个不同的舞台上。

        除了正规的大剧场演出,我们还应该鼓励业余的,以及重视艺术本体简朴而又认真的曹禺剧作演出。

        莎士比亚剧作无疑是艺术的经典,但国外莎剧演出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既有豪华的大歌剧演出,也有十分简朴而灵动的演出。1996年笔者应国际莎协之邀赴美国参加第六届莎士比亚大会,会上的莎剧演出五彩缤纷,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开幕式由英国演出的五幕话剧《麦克白》,五个演员扮演全剧29个角色。演出没有布景,表演写意化,三个演员敲鼓行进就代表千军万马。但演员的表演却深入细致地表现了麦克白微妙复杂的心理演变过程。会上放映的儿童电影《麦克白》,只有半个小时,却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人是会变的”这个人生哲理。

        今后“曹合体”组织的曹禺剧作演出,也完全可以借鉴西方艺术家这种别具一格的演出方式。这样的演出重在让观众看表演、欣赏曹禺的剧作艺术这两个戏剧本体的部分。英国的话剧《麦克白》剧组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巡演过,我认为这种方式也特别适合于“曹合体”组织的剧组在五个城市巡回演出。

        在“曹合体”筹备过程中,传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喜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大量脍灸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曹禺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高峰。经过曹禺研究50年的学习和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剧作家曹禺的每一部经典均扎根于生活。例如在他的处女作《雷雨》中,八个人物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蛛丝足迹,都有生活原型。《雷雨》的整体构思来自现实生活感知的启迪,是他长期观察体验过并经过艺术想象加工过的生活印象的结晶。1934年《雷雨》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成熟,它使我国的戏剧创作无论在容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在《雷雨》问世之前,我国话剧舞台上的多幕剧创作不仅数量不多,而且一般容量都不大。不少多幕剧名为多幕剧,实际只相当于一个较长独幕剧的容量。《雷雨》与曹禺以后接踵问世的《日出》、《原野》,犹如为我国多幕剧园地上矗立了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雄伟而又结实。弘扬曹禺艺术,弘扬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文化瑰宝,必将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剧作,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高峰,为我国文艺的更好发展更大繁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作者系中国曹禺研究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曹树钧  编辑:宣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