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修饰了太多的真相――观话剧《野林踪》

发布时间:2014-12-10作者:访问量:1021

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罗生门,为了生存,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真相是不存在的,被各种贪欲怨念,主观臆断隐藏的严严实实。人的主观陈述是不可信的,有时候对自己都说谎,何况世道凶险。有句话叫“人眼有500万像素,可是却看不透人心。”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自私软弱以及无法直视的自我是人性的原罪。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故事发生在一个滂沱大雨之日,破烂的屋檐下,樵夫农夫和尚聚在一起讲述一件他们共同见到或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经过竹林,强盗见色起意,施计将丈夫捆绑,当其面将妻子强奸。故事的结果很清楚,丈夫死去,妻子被玷污后逃离,强盗被捕。然而故事的具体过程,却每人各执一端,在法官面前说法纷纭。乍一看,每个人似乎都在把黑锅往自己身上揽,都说是自己杀的人。
    尸首的发现者樵夫最后承认自己其实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但由于怕挂上瓜葛一直不敢说。最后事情的真相由樵夫和盘托出:妻子被蹂躏后,强盗要妻子跟随自己。妻子要求两人决斗。强盗将丈夫松绑,丈夫却胆怯不愿为此女人决斗,将她数落一番后,示意他毫不在乎。强盗听罢也决定不必为此女冒险较量,决定离去。妻子哭喊着骂他们两人是懦夫,最终促使两人决斗。两人的打斗也并不像强盗所描述得那样激烈,而是畏畏缩缩。最后强盗失手获胜,妻子仓惶而逃。

是此,之前个人的说法也不难理解根由了。这取决于各人对事情看重点不同,他们都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方面做了过多的修饰,乃至大相径庭。

强盗是惯犯,难免一死。他更看重的是面子,更多的是在吹嘘。在他的描述中,一个本领高强的采花大盗,在公平决斗与丈夫的公平决斗中赢得了女人。刻意略去了怯战那一段,宣称有人能和自己势均力敌20个回合就足够了不起了。另外,他对自己如何被抓也辩解颇多,称自己并非像别人描述的那样因骑术不济从马上摔下来,而是因喝了不洁的水,中毒不适落马。妻子知道事已至此,贞洁不在。宁愿说自己误杀了丈夫,也不愿把自己不忠的真相说出来。在她的故事中,她在被蹂躏后,首先想到的是去给丈夫松绑。她要求丈夫杀了自己。丈夫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妻子当着面被人蹂躏,必须报复。然而又不甘承认自己的战败,不愿损毁自己的武士形象,于是就有了他编造的故事。因此,自杀是他最唯美,最不失体面的一种死亡方式。

    案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避雨屋檐下那个汉子的评论似乎可以作为总结:人都自以为老实,都把对自己合适的话当作真话,而把对自己不合适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才心里舒坦。连自己都骗,这世界真是阴曹地府。可不是吗?人们说谎,往往并非有意说谎,而是真的以为自己说的是事实;心理陷溺在需要中,就会启动一种机制,能把自己不肯承认的事情,对自己不合适的事情,下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忘记掉,修改掉,以求得心里舒坦。当事人各说各的,看来真相是真的不可得知了。

    史铁生的一句话:“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没有绝对的真实能在叙述中被还原。很赞同看过的一个说法“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听者的理解力与接受度影响着叙述者对真相还原的保留度,你若能对他的懦弱退让和罪恶表示宽容,兴许由着这份信任就能更贴近真相了。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要说谎。虚假的言行是最好的救命草和遮羞布。

全剧毫无保留地揭露了人性的黑暗——为了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荣辱安危,个人的自保,而大肆编造谎话,捏造事实,可谓礼仪人伦,扫荡殆尽。不过,全剧中也不是全然没有温暖。一直站在谴责者角度的樵夫,最后出现了自省,说:“我才是那个应该感到羞耻的人,我没理解自己的灵魂。” 不仅如此,他还理解了那对未露面的父母遗弃婴儿的苦衷,指责釜底抽薪夺去襁褓的农夫,并抱起了被遗弃的婴儿。说家中不妨多添双筷子,收养他无大碍。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感谢樵夫的举止能让他继续相信人。

《罗生门》本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小说,而黑泽明编导的同名电影,则取材于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竹丛中》,今天的在职MFA导演作品《野林踪》则是引渡东瀛经典,糅合古代衙门纠葛,江湖恩怨,爱恨迷情以及禅宗玄理,将这一抹残存的温情在冬日的严寒凌冽中呈现出来,从可怖的黑暗中掏出人性的微光。

    住在罗生门这儿的鬼因为害怕人类的凶残而逃走了,但别说绝望吧!正是求生本能才让我们存活至今。(文:许蔓霖  图:叶韵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