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举办《尘埃落定》演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4-16作者:访问量:2138

2021414日上午,由《戏剧艺术》编辑部承办的《尘埃落定》演出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佛西楼二楼西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主持,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黄梁宇、上海交通大学胡雪桦、上海电视台导演孙孟晋、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子,以及我校荣广润、韩生、丁罗男、曹路生、陈军、李伟等数十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四川人艺副院长黄梁宇介绍了《尘埃落定》的制作和演出情况。话剧《尘埃落定》改编自著名作家阿来的同名小说,由胡宗琪导演,曹路生编剧,四川人艺和北京九维公司、成都经纪文化公司共同出品。该剧于32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其后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7个城市进行巡演。黄院长表示,希望能从本次研讨会中汲取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以此对话剧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提升,争取能让其成为经典化、高质量的话剧作品。

黄梁宇院长发言完毕后,现场的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高子文教授认为该剧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作品,其忠实原著,在剧中很好地体现出了“土司”制度下的权力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异化。杨子老师将观后感总结归纳为几点,认为《尘埃落定》一剧体现出了“文学性和剧场性的完美结合”“史诗性的叙述特点”“具有普世价值的寓言性、隐喻性建构”,以及该剧在人类学、民族学、民族文化等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孙孟晋老师肯定了该剧充分体现出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在改编过程中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了土司制度瓦解的历史。孙孟晋老师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四川人艺可再为《尘埃落定》打造出“明星版”,为该剧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尘埃落定》一剧诗意、空灵的美学风格得到了在场专家的称赞,胡雪桦教授在观看该剧之后,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在研讨会上感情饱满地讲述了自己的感悟:“我个人觉得这个戏排得好,很有品味……剧中对于歌队的运用,富有生活的氛围和人文气质。”丁罗男教授则认为,该剧对于原著小说的剧本改编方面颇为成功,其保留了原著中叙事技巧、人物设置等精华所在,在导演层面则与原著气质不够契合而略显薄弱。丁罗男教授与曹路生编剧展开了一些讨论,丁教授认为应再制作一个“小剧场”版本,由此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韩生教授肯定了四川人艺对于话剧《尘埃落定》的艺术性创造,指出该剧共有三重叙事维度,在剧中,魔幻的空间与现实的空间、历史的叙事与当下的叙事、局部的形象和多元的形象等元素彼此交错,因而让作品本身具有了丰富而深邃的意涵。荣广润教授认为,该剧的成功之处若需用一言以蔽之,即为“剧本改编和二度创造都充分体现了小说原作的精神”。《尘埃落定》有许多个改编版本,四川人艺版抓住了小说最核心的理念,戏剧文本、舞台美术、灯光效果、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相得益彰,完美地还原了阿来原著的氛围、内涵与气质。曹元勇肯定了荣广润教授的观点,认为该剧给予了观众强烈的感官享受和精神启发,并对“戏剧改编和原著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和看法,提出了该剧的上半部分需再做改进。

杨杨教授以国内小说和戏剧的发展状况比较为切入口,指出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戏剧作品,例如《狂人日记》《长恨歌》等。杨杨教授认为,小说家具有较为宽阔的力度和视野,优秀的小说能为戏剧的创作提供良好的资源。同为小说改编而成的《狂人日记》和《尘埃落定》引起了不同的观众反响,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学界的思索。陈军教授肯定了杨扬教授的观点,认为一些由经典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作品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文学对于戏剧的力量。陈军教授称赞了该剧所呈现的丰富的叙述视角、多元表现形式,以及该剧对于藏族地域文化的良好展现。李伟教授在发言中称赞了该剧从容不迫、稳重大气的舞台节奏,并从戏剧文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该剧在叙事角度方面存在着间离的现象,令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进入思辨的层次。

魏梅老师和李旻原老师都结合了自身的留学经验和观剧经验,指出了《尘埃落定》与西方的戏剧演出相比,该剧追求史诗性的宏大叙事,在迎合观众期待的同时缺乏了剧场的“惊喜感”,故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王洋老师以导演理论阐释《尘埃落定》,对该剧的美学风格做出评价:“这个戏具有史诗性和悲剧性,既有现实主义基础,也有魔幻现实主义基础和浪漫诗性,胡导演的二度创作是很成功、大气的。”计敏老师认为,和曹路生编剧之前的作品《谁杀了国王》《庄周戏妻》相比,该剧虽做到了对于原著精神的还原,却缺乏了一些编剧自己的思想。吴靖青将《尘埃落定》的话剧版和电视剧版两个版本之间进行比较,讨论了剧中对于“傻子二少爷”这一主要人物的不同处理。

杨扬教授最后作出总结认为,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戏剧制作、出版行业、戏剧导演、舞台美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尘埃落定》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探讨了话剧的小说改编问题及策略,对于当下中国话剧的探索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图:期刊中心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