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大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培训班有感

发布时间:2010-12-13作者:访问量:1922

作者:艺术管理04级 刘虹冰

    11月18日,作为上海市大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的上海戏剧学院,在蒙蒙的冬雨中,敞开大门迎来了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参加第三期高校文艺骨干培训班的学员。
    与前两期侧重文艺编导的培训内容不同,此次的文艺骨干培训班把重点放在了为上海市各大院校培训优秀的节目晚会主持人和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而此次来参加培训的各大院校的学员也对此次培训报以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学校推荐和审核,来参加这期培训的不仅有各院校优秀的大三大四的主持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也有大一刚进学校,刚接触学校电台主持工作的新生,不仅有学校话剧团的骨干成员,也有校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成员。
   

 

    第一天的培训课程分为上下午两部分,上午的课程是宋怀强老师的语言艺术训练。他充分发挥了上戏课程活泼生动的特点,要求每位学员先上台来一段拿手的才艺表演,不仅拉进了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的距离,也让每位同学通过表演节目既了解了别人,也让别人了解了自己,同时更融洽了学员之间的氛围。大家在热热闹闹的表演间,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各展才艺,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在不知不觉间,使得这个课堂和这些原本陌生的学生和老师间,用最快的速度亲密和融洽了起来。而之后,根据同学们在表演时展现出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宋老师为大家分派了各自在汇报演出时的角色,并且进行了初步的排练。而在排练中,又发挥了上戏操作课将理论融于实践的教学风格,不仅为每位同学纠正和指导了表演,还身体力行地在现场进行了语言艺术的表演,用实例告诉学员们语言是如何具有种种不可思异的表现力,让大家大开了眼界。3个小时的课程很快就过去了,而每个同学似乎都还意犹未尽。

 

   

 

    下午的课程是陶延东老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文艺演出串联词的撰写。陶老师从普通话的沿革开始,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普通话,以及怎样才能讲好普通话。精彩生动的演讲,不仅吸引了学员们,也刷新了学员们对于普通话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特别是关于“啊”的声变处理,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兴趣……之后,陶老师还根据上午所发的剧本,为每个角色作了纠正普通话发音的指导。后一节课的内容是有关文艺演出串联词的撰写,在对文艺演出串联词作过一番理论上的分析以后,陶老师要求每位学员撰写有关三个节目的串联词或三分钟的串联词,还要求写完之后每位学员上台来进行表演。这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写的串联词,每位学员都表现得非常投入。

    本期培训将为期四个礼拜,在每周的周六进行。

 

有感之二

    作者:艺术管理06级 陈珊珊

    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阴雨,凉风瑟瑟,走在大街上着实能感到阵阵寒意,11月18日,就在这样的天气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几所大学的文艺骨干们冒雨赶来我校,参加第三期上海大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培训班。他们之中有的是老师,得知上戏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自动请求学校前来这里学习,而大部分是学生,他们则从上海各个郊区摸黑出门,换乘几辆车,匆匆赶来,为的就是抓住这次能够学习的机会,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
    上午,首先由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宋怀强老师指导授课,课一开始,为了体现上戏授课的特色,从教室前面的这一小空间开始,让学员们上这小舞台上秀一下自己,他们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骨干,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起先大家十分拘谨,到了后来,在宋老师轻松幽默的引领下,似乎胆子都被说大了,大家变得相当积极,当每个人都秀完自己后,宋老师立即给他们“对号入座”进讲课的剧本中的角色。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原本凭自己感觉读台词的学员们竟然个个有模有样起来了,这就是宋老师的语言艺术训练课起的作用。
    中午休息时间,在没有老师的教室里,音乐学院的同学为大家弹奏了一曲《勇气》,让原本不熟悉的大家,顿时拉近了距离。
    一阵热闹后,陶延东老师接手下午的课,此次培训内容主要是普通话训练和主持人语言组织方面的内容。同样是上午的这些台词,陶老师则是讲究普通话的训练,通过上午和下午的两大训练的结合,不一会儿每个人都专业了起来。随后的文艺演出串联词的训练,把气氛带向了高潮,几乎每个上台的人都自信满满,慷慨激昂。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还沉浸在学习中的学员们意犹未尽,学员们都期待着下个周六的到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