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培训班学员随感

发布时间:2011-04-26作者:访问量:2705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想这也可以用来描绘我们的时代,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缺少戏,因而需要戏。
        在这次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节编剧课。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关注很多的是一出戏的结构设置是否合理,表演是否逼真,节奏是否得当,但陆军教授的授课将一个戏剧最重要的因素——“观念”。我们可以在台词、形体等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却忽视了一点,我们还没有摆脱自幼生长的环境的束缚,也许我们的表现手法已经是新的,但作为剧作根基的观念却是脱胎于旧的环境。这制约了优秀剧作的诞生。
        而孙祖平教授的“戏剧作品创作”课程则是以一种对我们来说非常新颖的手法来分解编剧这一原本几乎是“玄学”的艺术,而将其回归理性。在孙祖平教授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与复旦社科学者们的共同点。在他的眼中,剧作已经不再是“意识”、“感觉”,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构”、“方法”、“逻辑”。如果说陆军教授向我们展现的编剧艺术是一门哲学的话,孙祖平教授口中的编剧则是社会学。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系 苏哲伦)
 
        这期培训班的学习让我感悟很深,我从各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小品剧本创作的思路和方法,从每个老师身上也学到了不同的表演理论和风格,让我对戏剧学院更加的热爱。
        在崔瑞英老师的声乐和语言发声课上,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会了正确的发声和气息的运用方法。她还把养生学中的声音气息用到训练中来,最后还给我们总结了头顶虚天、两肩放松、气沉丹田、全凭腰转的十六字口诀。在短短的三个小时中我们大家很快的学会了三首歌曲。
        何雁老师的元素训练,很好的锻炼了我们节奏的转换,以及想象力、感受力和信念感。王学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斯氏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我自身对表演学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演员。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机会到戏剧学院继续深造!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马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