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节日的上海城市文化

2007年5月6日 东方网 作者:张生泉

发布时间:2007-05-09作者:访问量:17

  节日的上海城市文化一派阳光明媚,歌舞升平。它不仅给日益长高的城市物理形态注入精神内涵,也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与过去仅仅满足于一些专业院团的文艺演出不同,今年的劳动节,除了这些演出外(这些演出还是非常需要的),我们还高兴地看见了各区县文化馆站也纷纷加盟劳动节的文艺演出大军,着实让广大市民咫尺之遥就能够欣赏节目。特别是一些郊县的文化馆站,根据自己的乡村特色,还设计了有农村特点的节日休闲活动,如宝山区的罗店镇就为市民开出了“一日游”活动,把农村的种植业、畜牧业和田野风光结合在一起,给全家游的市民极大的享受;浦东东明社区为外来青年送上“音乐大餐”,由居委会搭台,让小伙子、小姑娘“大家一起唱”,居委会干部买碟片、陪练歌,使青年人度过了难忘的节日。
  
  就是今年专业性很强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一改往年仅仅在剧场自娱自乐不同,昨天上海和包括日本大阪在内的国外一些专业院团也在南京路时代广场为热闹的南京路锦上添花,演出了一台丰富的音乐节目,让流连忘返的南京路游客大饱眼福;著名音乐家陈其钢、王立平等频频上台解说,使整个活动“曲高和不寡”。而上海博物馆“美国艺术300年”的画展,则是把美国的历史、美国的艺术、美国人的精神品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你在看见一个民族崛起的同时,文化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上海大剧院是今年劳动节文化艺术活动的领头羊。4月30日,上海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演出在这里举行,这是我们城市的盛典,更是劳动人民扬眉吐气的象征。5月2日,由著名导演孟京辉执导的话剧《艳遇》,在夏雨和高圆圆的主演下,生动地演绎了一场“爱情故事”,虽然其中缠夹了一些“盗版”的不和谐声音,但是从整体上看,由明导演、名演员和名剧场联合打造的演出还是这座城市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5月4日至6日,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毕业公演的萨特名剧《死无葬身之地》在大剧院的话剧演出场拉开序幕,是大剧院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一个象征性的动作。首先是巨作得力。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剧作家。存在主义的深刻思想内涵往往经过他的剧作就变成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大事、变成了人民群众思考生存关注灵魂的要事。这样的剧目被搬进大剧院是好事。其次是学生来承担演出重任,说明了上海文化发展的后继有人。这些20岁多一点的青年人,在自己工作还没有全部着落的情况下,在自己对生存、对灵魂等哲学问题也进一步思考的前提下,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对艺术的酷爱,硬是把这快骨头啃下来了,演出当然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最后是话剧百年的纪念活动,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关注民众生存状态的剧作。萨特这个戏的深刻性在于,它把人性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放在了每一个个体内部、每一个个体时间的整个过程、放在了每一个个体空间的全场。这就需要我们用勇气读戏、用勇气剖析自己、用勇气看人间!真为大剧院有这样的好戏叫好!真为上海这座城市除了商业味之外还有艺术味、思想味十足的文艺市场叫好!
  
  节日的上海城市文化,要有策划;节日的上海城市文化,要有巨作和好演出、好展示;节日的上海城市文化,更要市民们的踊跃参与和热情投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