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网》消息:余秋雨――我和青歌赛剧组亲如家人

发布时间:2008-04-19作者:访问量:579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桥头镇(今属慈溪),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写作学会会长等职,并曾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以文化散文著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为大众所知。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3月15日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启动。这也是余秋雨第三次作为综合素质考试评委的身份参加该赛事。赛程已经过半,有关余秋雨“火烧圆明园”的点评被央视截断,口误、软罢工、退出等新闻不断传出,且持续高温。对此,余秋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说法都只是谣言,他很高兴也很满意自己能参与青歌赛,而且自己也跟青歌赛剧组“亲如家人”。

  当评委轻松得像休大假

  担当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坐在评委席上给选手们“挑刺”的40天里,也同样接受着几亿观众的“挑刺”。他的点评被部分观众指责太冗长,但也有人认为点评部分如果也不能自由发挥的话,评委们就没有时间打分。而当余秋雨的点评出现了“孔子是战国人”等口误时,有人就问,是不是余秋雨的压力太大了?
  对此,余秋雨笑言,“当综合素质评委对我来说毫无压力,怎么会有压力?这是我每两年一次的大休假,我平常的生活非常忙,而在这个期间我的身体也好了,因为几乎不要动脑筋,也不会有人请你去讲学,也不会叫你写文章。”

  能参加青歌赛很兴奋

  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对选手和许多观众来讲,是“对与错”的考试。而余秋雨则认为,这其实是让电视观众也有机会投入一个文化气场,在繁忙浮躁的生活中,一起来重温经典,一起读两句杜甫诗,重温一下李白、重温一下诸葛亮、曹操,重温一下贝多芬、莫扎特,这种点点滴滴的文化渗透才是最重要的。而0.1分或者说对或错,都非常次要,没有什么价值。
  余秋雨经常对选手说,“你这个没答出来,我代你答吧。”他认为这不只是幽默,而是把自己的话当引子,让千家万户都在同一个时间里为同一个文化命题而燃烧,那样的夜晚是美好的。
  余秋雨很喜欢也很满意自己有机会参加青歌赛,“我可以把高深的最新的文化思考变成通俗讲坛,通过通俗的交谈,渗透到上亿观众那儿,这让我觉得很兴奋。”

  “他们太不了解余秋雨了”

  3月25日,余秋雨在点评“火烧圆明园”问题时,央视截断其点评,直到点评结束镜头才切回来。而后有些观众认为,余秋雨的点评因此不再积极,甚至出现不点评的情况。这被认为是余秋雨的“软罢工”。
  对此,余秋雨笑着说,“说我软性罢工,他们太不了解余秋雨了。两年前,我连高校校长都辞职了,我哪里会‘软性’,我要么就硬性(笑)。他们太不了解一个男子汉了(笑)。”
  余秋雨认为点评被截断很正常,“我又没有发表政治演说,又不是在竞选国会议员,这是国家电视台在面对任何节目时都有可能做的编辑工作,如果某段太长了或不合适,它就要剪一剪。这就像出版社有时候需要删掉我书里的几个句子一样。我到现在也没问过是什么内容被删掉了,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原载《竞报网》2008-4-18 13:05:09 本网编辑: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