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对话奥运开幕式舞美首席设计师韩立勋

发布时间:2008-08-20作者:访问量:80

  韩立勋,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曾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上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进修空间艺术设计,1993年留学归来。曾在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演出,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担任舞美总设计或造型艺术总设计。

  2008年8月8日晚8点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甫一亮相,其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立即赢得了全场观众以及每一个电视观众的喝彩,继而中外媒体也给予几乎相同的高度评价。开幕式何以取得了如此震撼的艺术效果,这一史无前例的开幕式中一些精彩的创意是如何策划出来的,这些创意策划是怎样从“书面”变为现实的,数万人员的排练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8月14日中午11时30分,本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如约电话采访了开幕式舞美首席设计师韩立勋,了解到许多开幕式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组建了以张艺谋为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韩立勋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在以前的媒体报道中,有人称韩立勋为开幕式美术总监,有人称他为舞美总设计师。韩立勋解释,他的正式“头衔”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舞美设计室首席设计师”。他说:“我和设计室其他人员负责开幕式中的舞台美术,如布景、道具设计等。8月8日的开幕式上,大家看到的字模、画轴、扇形乐台、‘地球’,一直到字模表演中的那些花束,都属于我们的工作范围。”

  韩立勋告诉记者,开幕式主创团队中,像他所在的舞美设计室这样的机构,还有灯光、特效、音乐、服装设计、造型、映象、美术等设计工作室,他们是主创团队的核心,直接对总导演张艺谋负责。

  尽管作了充分准备,但第一次“活字模”表演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不但50个字模全部忍痛废掉,而且人们对这个创意都产生了怀疑,张艺谋甚至也决定拿下这个表演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中,6分45秒的“字模”节目是一大亮点。896块立体的汉字突然出现在画卷中间,并排成一整块活字印刷板的形状。在音乐的伴奏下,一块块坚硬而方正的活字印刷字模,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又或像水滴激起的涟漪。伴随着场上儒家弟子的朗朗吟诵声,字模凸起的部分组成了一个篆书的“和”字,再到隶书的“和”字,一直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体“和”字。这个创意赢得了一致好评,成为人们对于开幕式难以忘怀的记忆之一。

  韩立勋告诉记者,这个“活字模”是开幕式所有道具中设计最早、创意过程最长、过程最曲折的一个,也是他最为得意的创意之一。

  总导演张艺谋一开始就提出了开幕式中要体现四大发明。在创意工作之初,“字模”就被确定为表演项目之一。韩立勋说:“汉字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符号之一。‘字模’又是可以活动的,最具表现力和叙述性。”这个创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为便于表演,张艺谋要求“活字模”的体积不能太大,要轻巧能折叠,便于演员携带;字模还要能升降,能在一秒钟之内从1.4米升到4.5米,这样才会动感流畅,呈现波浪、水纹及各种起伏变化。

  在细致周详的构想设计后,韩立勋开始了实验。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第一次字模表演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不但50个字模全部忍痛废掉,而且人们对创意都产生了怀疑,张艺谋甚至决定拿下这个表演。

  韩立勋不甘心近一年的努力与汗水就这样白费,他的执著和坚持打动了张艺谋,加之这个创意的确十分精彩,最终这个创意得以起死回生。韩立勋认真研究了失败的原因:每个字模重达15.5公斤,在时长6分45秒的表演中,单个演员需要升降字模数百次,最快的时候演员要在2秒钟内完成3次升降,体力很难坚持下来。偶然的一次机会,韩立勋受到秤杆启发。“一杆平衡的称,只需在一边轻轻一碰,另一边就会上升或下降。”团队利用这个原理,将字模升降装置做成了一杆垂直方向的“秤”――― 只要在平衡的秤一端稍微施力,另一端就会上升或下降。最后15.5公斤的字模只需用5公斤力就能举起。

  在这个字模的创意中,韩立勋还创造了一个“历史”:“别的演出道具一般排练一套,演出一套。而这个字模道具,从排练到正式演出只有一套,经过上万次的练习也没有损坏,这也节省了一大笔预算。”

  在特殊的“纸”上读中华文化,不过这不是用传统意义上的纸,而是用特殊的航空材料制成的,从而成为整个开幕式上最让人惊叹、最具匠心的创意之一

  开幕式上,有两张“纸”贯穿始终,深邃博大的《周易》、《论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淡雅写意的水墨山水……成为整个开幕式最让人叹为观止创意之一。

  开幕式升国旗仪式之后,国家体育场南北两侧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短片。古琴的伴奏下,短片记录了从造纸到文房四宝、从写意的水墨画由落墨着色到装裱画作,最后成为一个画卷的全过程。随着短片的结束,影像中的卷轴神奇地出现在“鸟巢”场地的中央,缓缓地向南北两侧转动,仿佛巨大的画卷在体育场上徐徐展开。画卷以流动的方式展示了岩画、陶器、青铜器等在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此后,画轴不断变换着《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唐诗宋词、戏曲、丝绸之路等中国元素……。

  之所以选择画卷这种形式,韩立勋介绍,原因就是这种方式“特别中国”:“中国和西方绘画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西方油画只是用画框装裱,一目了然,是‘看’画;而中国画是放在卷轴里的,这也是中国画独有的一种形式。要欣赏首先得将画轴打开,并且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所以欣赏中国画又称为‘读’画。”除此之外,用画卷讲述历史更有利于大容量地表现中国的历史文化。

  而另外一张纸――― 就是画卷中间的那张真正的画纸。韩立勋解释,这是张艺谋在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创意,贯穿始终。在《高山流水》的古琴声中,身穿黑衣的舞蹈演员依次以身体做笔,在洒脱写意的舞蹈中,完成了一幅山峦起伏、意境悠远的中国水墨画。现代舞蹈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融合,表达了古今的呼应。韩立勋介绍,为完成洒脱的舞蹈作画,每一个舞蹈演员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才实现了舞蹈动作与笔画丝丝入扣的结果。

  长20米,宽10米,任何人在看到这么巨大的一张纸时,直觉上都会觉得那是丝绸或是毯子,不会认为这是一张真正的纸。记者也提出了这个疑问,韩立勋回答:“这是一张真正的纸,不过它不是用传统意义上的纸,而是用特殊的航空材料制成的。”这张贯穿整场演出的画纸看似普通,却给工程研制人员提出了一个巨大难题。这张纸演员要在上面作画,还要留下运动员的脚印,纸张的韧性必须很好,否则容易破;其次,这张纸后来要悬在空中,也不能太重。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论证,才最终确定使用这种用特殊的航空材料制成纸张。

  效果显示,抛却了简单机械的堆砌,选择了用“纸”来向世界多方位地呈现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是非常成功的。在这张纸上,古老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也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和融合。

  平铺于地面上巨大闪亮的奥林匹克五环,众目睽睽中缓缓升上半空令人震撼;开幕盛典中大量梦幻般动感奇幻的光影效果,原来是LED灯――― 发光二极管的功劳

  29个焰火“脚印”沿着古老北京的中轴线一路走来,最后一个“脚印”在“鸟巢”上空绽放。闪亮的流星雨飘落场内,逐渐汇聚成为一个璀璨的奥运五环。多位“飞天”从天而降,将奥林匹克五环缓缓带上半空。当“梦幻五环”凌空而起时,数亿观众不由自主发出同样的感叹:“太美了!”

  韩立勋告诉记者,这浪漫梦幻的一幕来自创新方案和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专家首先制作了一张钢丝编织成的巨网,然后按照五环的形状焊接上了4.5万多个LED灯,钢丝外都裹上了一层黑色的塑料皮。这张网事先被放置于舞台中央。“梦幻五环”节目开始时,全场灯光都暗下来,音乐响起,舞台中央出现了奥运五环图案――― 这是用灯打上去的图案,与钢丝网上的五环重合。此时“飞天”随着音乐缓缓拉起钢丝网,网上的LED灯打开发出白光,呈现出大家所看到的璀璨五环,之前用灯打的五环同时熄灭。由于现场灯光很暗,所以观众只看到了奥运五环而看不到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五环就“立”起来了。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典中,大量五彩斑斓、动感奇幻的光影效果的呈现,LED功不可没。

  韩立勋解释,LED就是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LED显示屏则由几万个至几十万个LED均匀排列组成,就像我们平时常见的液晶屏。现在,LED显示屏在车站、机场、商场、医院、银行等地已经广泛应用,但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样大规模地使用,还非常罕见。

  韩立勋介绍,全场的焦点―――“画卷”的使用,其中也有LED灯的功劳。当画卷出现时,观众所看到的是画轴慢慢向两侧转动,画卷随之缓缓打开。但实际上画轴本身并没有转动,只是向南北两侧缓缓移动,设计者通过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使得光影流动,制造出了旋转的效果。

  这个“画卷”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LED屏幕。这个长147米,宽22米的LED屏幕,既是重要的展示中国文明的道具,也是演员表演的舞台。韩立勋介绍,这个“画卷”上面铺了4.4万颗LED灯。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中。

  创意只有极少部分变成现实,许多创意或因不够成熟、或因与开幕式的美学方向不一致而放弃,其中难免有遗珠之憾

  一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韩立勋和他的团队付出了近3年的努力。参与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工作,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这其中有创意实现的欢乐和喜悦,也有创意被“腰斩”的痛苦与遗憾。“字模可以算得上是我本人比较得意的创意,但也有不少遗憾。”“戏楼”就是韩立勋开幕式中最大的遗憾。

  开幕式上戏曲的展示,韩立勋最初的灵感从古老的戏本而来:“就像古代打开戏本看戏文一样,我们这个‘戏本’一打开,翻出来是个纱制的戏楼,里面是皮影戏表演。当时我们觉得这很有创意,就像剪纸一样,但更有层次感。”

  但这个创意最终未被采用。韩立勋不无遗憾地说:“张艺谋表示戏楼的出现有点喧宾夺主,抢了戏曲本身的戏。”最终戏曲表演改成了现在的形式――― 配合着铿锵的京剧打击乐,四个提线木偶表演舞大刀、劈叉、抬腿、耍甲旗、打斗等动作。

  类似的遗憾还有很多。“开幕式呈现出来的内容不到我们所有创意的20%。自从加入到开幕式主创团队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有新创意提出,光图纸就画了大约有10万张。”韩立勋说,“这些创意只有极少部分变成现实,大部分创意或由于不够成熟、或因为与开幕式整个的美学方向不一致而被放弃,这其中难免有遗珠之憾。但为了整个开幕式的风格统一,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

  作为导演组下设工作室的负责人,韩立勋与张艺谋共事了两年多。谈起合作,韩立勋坦言这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我认为张艺谋是非常好的一位导演。合作的这段时间内,无论是他的工作态度,还是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的个人魅力,都让我敬仰!”

  北京奥运会寄托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开幕式更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开幕式正式演出前,主创团队的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后来观众和中外媒体对于开幕式的评价让韩立勋和他的同事们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韩立勋说:“开幕式上许多表演都是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也是主创团队创新的追求。完成了看似不可完成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原载:《舜网-济南日报》2008年08月19日04:00 本报记者 陈炜敏 本网编辑: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