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通才演员”的梁谷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的大轴戏是《泼水》。这是昆剧《烂柯山》中的最后一折,和《痴梦》一样,都是这部昆剧经典之作中的两粒珍珠,光彩夺目。
《烂柯山》以《汉书》“朱买臣传”为本,由元代《渔樵记》杂剧演化而成,叙述汉朝朱买臣的故事。戏写西汉时朱买臣守贫勤读,打柴为生二十年。其妻崔氏不耐寒苦,逼夫写下休书,改嫁木匠张某。后崔氏得悉朱买臣衣锦荣归,悔恨交加,拦马再三哀求复婚,遭拒。于是有《泼水》一折收场。
造型设计 别具匠心
梁谷音主攻花旦,正旦、闺门旦、刺杀旦俱能胜任,但在《泼水》这折戏里,梁谷音演崔氏饰的是翘袖旦,用本嗓,她以用力的咬字吐音,跌宕起伏的演唱,表现了一个半醒半疯的人物极其复杂的心态。梁谷音对这个人物的造型设计有独创性,借鉴了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埃斯美拉达的打扮,头戴红花,身穿半红半黑的富贵衣,内缠红色丝带,外系白腰包。为增强人物的表现力,梁谷音又突破原有程式,吸收了印度舞蹈勾脚、翻手的姿态,构成大幅度夸张的身段动作。同时充分发挥白色腰包的作用,忽而紧裹身体像蚌壳,忽而展开圆场似蝴蝶,满场红黑白三色舞动,十分醒目;还用双手双脚拍跳走圆场的动作,把崔氏半疯半痴的心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她的苦苦哀求被拒绝后,从幻梦破灭到痛心失悔,又从痛心失悔到无比羞愧,难以自持,演得层次分明,节奏徐疾有致。
博采众长 “释放夸张”
《泼水》原作较平淡,放在《痴梦》之后,很难压台。现在梁谷音抓住泼水难收这一点,表演上强调“释放、夸张”,使戏更具艺术魅力。她在戏的最后,还借鉴电影《哈姆雷特》中奥菲丽亚的投水表演。奥菲丽亚与崔氏境遇虽不同,但在精神上都已处于疯癫状态。泼在地上的水,收不起来了,朱买臣大笑数声,挥鞭而去,留下崔氏一人绝望地痴痴地倒在地上。突然,她眼前产生幻觉:水光浮动。崔氏高叫:“朱买臣,等一等,这许多的水,待我来收呀!”但泼水难收,遗恨无穷。她恨自己“瞎”了眼,恨自己做人差,恨自己未能坚守清贫,恨丈夫不念旧情,恨自己无路可走,但这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了。这段表演达到了丑与美的统一。
突破传统 人物出新
传统戏《烂柯山》中的崔氏原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对这个人物一味地揶揄和讥讽;但是梁谷音在表演中却渗入对她的几许同情,哀其眼光短浅之不幸,恨其嫌贫爱富之不争,又怜其重修旧好之不能,让观众洒下几滴同情之泪。计镇华背身水袖的转动,表现了他是否接她回去的犹疑;梁谷音的表演由细腻变得粗犷,由严密变得疏朗,尽管泼墨重彩,但合情合理,丝丝入扣,由生活的艺术化变为艺术的生活化。加入了对封建时代女子的同情怜悯,具有点铁成金之妙,这与她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学修养,不断思考、创新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
(编辑/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