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六人一台戏 一景天地宽(戴平)

发布时间:2009-08-03作者:访问量:10

――谈新编越剧《秋色渐浓》 

  
追求  另辟蹊径
   
    在流行戏剧大制作的今天,由李莉编剧、曹其敬导演的新编越剧《秋色渐浓》却另辟蹊径:全剧只有6个演员,在一家一景中演出了一台大戏。
   
    6个演员一台戏,慷慨悲壮。辛亥革命是对清王朝的否定,袁世凯称帝是对辛亥革命的否定,“二次革命”又是对袁世凯称帝的否定。《秋色渐浓》反映了这场大革命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描写一个江南的书香门第家庭在这场翻天覆地革命中的同志情、夫妻情、父子情,来反映辛亥革命的曲折和艰辛。
   
出新  戏路反差
   
    6个演员一台戏,演员的表演很吃重。《秋色渐浓》的最大亮点,是越剧三大流派的艺术家章瑞虹(范派)、王志萍(王派)、方亚芬(袁派)的合作。她们都尝试饰演戏路反差大的角色。女小生章瑞虹第一次塑造一位革命青年,由一腔热血投身革命,到迷茫颓唐,要演好这个主角难度很大,但她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以花旦戏路见长的王志萍,出演温婉贤淑的“嫂子”素英;以祥林嫂、玉卿嫂和文嫂“三嫂”形象为观众熟悉的方亚芬,却出演一位革命党人。有人说,嫂子的角色应由方亚芬演,革命家的角色应由王志萍演,现在她俩对换角色,对双方都是挑战,对老观众来说,则是新的审美感受。在戏里,3种流派的唱腔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各自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观众对于她们的表演表示认可,但精彩的唱段还是少一些。饰演吴父的吴群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举手投足与开腔,都有一定分量,显现了这位老生新秀的潜力。
   
融入  话剧手法
   
    6个演员一台戏,这出戏是女子越剧题材的一种拓展,也是越剧表演艺术的一种拓展。越剧请话剧界人士加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这一回,由中戏导演系教授曹其敬执导《秋色渐浓》,又融入了许多话剧的手法。如全剧采用话剧的传统结构方式;门外多次响起的枪炮声、暗号声和撞击声,有惊心动魄又恰到好处。导演曹其敬说:“和一般时空交错的戏曲相比,《秋色渐浓》结构严谨,更像一部话剧。”“像一部话剧”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总体上仍是一出戏曲味较浓的越剧。还值得一提的是,全剧在同一堂景中完成,著名舞台美术家刘元声别出心裁的舞台设计,呈现出空间的灵动变化和虚实深广,为全剧增色许多。
   
    戏也有不足。如人吴仕达思想感情的起伏和变化,有时不够顺畅。吴仕达不是萧涧秋,他还是一个革命者,对吴仕达和父亲这两个人物的思绪脉络,似应作进一步梳理;吴仕达、雷继秋、素英三人间的感情纠葛的戏,如何相互交织、层层推进,建议作一些调节。此外,剧名叫《秋色渐浓》,但剧中的秋色不够浓,也没有“渐浓”。总的来说,这出原创新戏的起点高,基础好,是有前途的。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能对戏再作些精细琢磨,可望成为优秀纪念剧目和保留剧目。(原载《新民晚报 》2009-08-02 A8版 作者:戴平;本网编辑: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