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话剧“被改编”,幸哉?忧哉?――专家指出话剧与影视剧“齐步走”不利长远

《新民晚报》 10-3-27 A7版 记者:朱光

发布时间:2010-03-29作者:访问量:8

    电视剧《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昨晚起在央视播出,该剧导演何念和演员郭京飞、钱芳来自同名话剧的班底。而4月7日将在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话剧《一一向前冲》,也正在四川“套拍”同名电视剧,由话剧中心演员童蕾主演。近年来,话剧从未如此生机勃勃地“被改编”。
   
剧名相同  演员通用
   
    从小说到影视剧是改编的“常态”,而从话剧到影视剧的改编可谓近来的新现象。除了《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和《一一向前冲》之外,《跟前妻谈恋爱》《杜拉拉》和《21克》也都在话剧全国巡回热演之后,被搬上电视荧屏。其中《杜拉拉》和《21克》还被搬上电影银幕。   
    这些影视剧与话剧的相同之处不仅在于剧名,就连编创人员和演员都不无关联。话剧《21克》编剧宁财神正在为同名电影创作脚本,预计年内开拍。《一一向前冲》的话剧和电视剧两个版本,由同一名编剧王芸撰写。而《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的话剧和电视剧版本还“通用”了演员,话剧版男女主演郭京飞和钱芳在电视剧中成为男女二号,电视剧男女一号由姚晨夫妇扮演。
   
快速盈利  形成产业
   
    毫无疑问,有投资商愿意花大价钱把热门话剧改编成受众面更广的影视剧。对编创人员来说,这是获得更多观众认可的捷径,也意味着收入的大幅增长。据何念分析,一部影视剧的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而话剧成本也就几十万元,“都不一定超过影片的宣传费用”。但是,对投资商而言,话剧的功能有三,一是花些小钱做个实验,看看这类题材、这个故事是否有市场价值;二是成为影视剧最生动的“宣传品”,话剧全国巡演就等于给影视剧做广告;三还能挣票房,增加投资方的盈利点。况且,话剧与影视剧,尤其是与电影观众的年龄段相符:20至40岁。   
    正是看中了这样“一边排,一边拍”的商业模式,何念准备今后“每年都让自己的原创舞台剧‘长’出一部电影来”,打造“以话剧为核心的衍生产业链”。他认为,赵本山也是通过“二人转”这一舞台形式,衍生出了“刘老根大舞台”、电视剧《乡村爱情》等“果实”。
   
强势传播  掠夺成果
   
    上戏教授、著名电视剧编剧姚扣根,则从艺术规律和传播途径的角度,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影视剧改编热门话剧是“利用强势传播的途径,掠夺舞台成果”。因为目前中国影视剧产量高,对优质内容的需求量大,但是其自身生产力未必跟得上,所以“到处挖金矿”。“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就是看到二人转属于当前热门资源,抢过来再说,根本不是张艺谋的‘转型’,而是我们在故事方面的原创力达不到要求。改编不就图个方便嘛!”   
    姚扣根说,在国外这一现象并不普遍,“因为电视剧、话剧各有各的观众群,话剧编创人员也不会轻易让投资商改编成影视剧。”从长远来看,以牟利为目的的艺术样式的改编,是短视行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