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中外学生合拍纪录片体现海派风情

新民晚报 2010年11月5日 记者:朱光

发布时间:2010-11-08作者:访问量:12

   

    左窗口上挂着“日本寿司”,右窗口上挂着“台湾粢饭卷”,到了夜晚,透过窗户看到的,却是满墙的油画……华亭路上一户人家典型的海派城市景象,近日出现在上海戏剧学院电视学院主办的“国际影视交流教学工作坊”参展纪录片《华亭・画庭》中。这批影视作品是由中国、瑞典、瑞士三国学生共同合作的。
   
    《华亭・画庭》由上戏研究生汪丹妮导演,瑞典电影学院安东担任制片,瑞士苏黎世大学莱西娅掌镜拍摄。最初,华亭路小街只是汪丹妮上学的必经之路,路上的两个窗口是她买早点的地方――虽然窗内挂满油画。当工作坊要求在3天内拍摄一部以“空间”为主题的15分钟纪录片时,她想到了这个上海画家与外地商贩和谐共处的“卖早点的画廊”。这户人家没有门,进出都靠“窗”。60岁的上海画家把两个窗口分别租给两位做早点的,一个是做梦都想读书,目前却只能卖寿司的安徽小伙子;一个是做了十几年粢饭卷的点心师傅。他们没有落脚处做生意,就在两扇窗内有了立锥之地。自学成才的画家早年在黑龙江插队,没有机会进入专业院校学油画,如今却能看着小达人张冯喜的相片,把她的眼神画得很传神。他早上睡觉,晚上作画,早上的空间租给做早点的,这才是他的“固定收入”。上海人的精明,上海街头的海派风情,都在这个窗口里。
   
    在短片中,并不富足的上海画家与两位外地点心师傅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早到晚窗户内容的变化,形成了观赏悬念――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空间?最后,大家发现,在三国学生拍下的镜头中,有狭小空间与丰富内容、精神食粮与日常口粮、白天卖吃与晚上作画的和谐共处之美。(编辑/戎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