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12月27日-28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年轻演员们,带着一出名为《死水微澜》的青春京剧,在北京大兴剧场上演。该剧是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
从川剧到京剧:川味不改,京味尤浓
京剧《死水微澜》的故事,来源于作家李�人的小说《死水微澜》,通过讲述晚清末年四川天回镇上少女邓幺姑追求爱情的曲折经历,反映出当时国家的深忧内患影响着人们命运变化的悲欢故事。1995年,川剧名家田蔓莎自掏腰包,以当时罕见的高价买下了由剧作家徐�编剧的川剧《死水微澜》首演版权,成为中国戏剧界个人购买剧本首演权的开先河者。此后,曾有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和刘长瑜希望将该剧移植为京剧,当时因徐�很担心《死水微澜》的“川剧个性太强”,没敢答应。
此次,徐�将这个京剧版《死水微澜》剧本交到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这群青年演员的手中。导演田蔓莎透露说,京剧排练之初,“两个剧种常常要‘打架’。”编剧和唱腔设计都面临了很大挑战。最终创作原则是,在符合京剧传统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川剧版中的精华部分和一些可借鉴的音乐形式。 ”年过七旬的徐�根据两位主演新写了不少唱段。并邀请京剧作曲家陈磊、齐欢为全剧的音乐唱腔作了新的创作和编写。而对于川剧本中的大量四川土语、俚语,此次创作过程中也做了酌情删减,在语言风格上,适当靠拢京剧观众的欣赏习惯。
从田蔓莎到石晓�:一出“捧人”的好戏
《死水微澜》是一出“捧人”的好戏。13年前,川剧《死水微澜》剧中饰演女主角邓幺姑的田蔓莎凭借该角色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并包揽文华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等各类奖项,实现了当时中国剧坛各表演类最高奖项的“大满贯”。而今天的京剧版,让走出校园才2年的石晓�站在了“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的领奖台上。而她同时收获的,还有2010年上海优秀剧目奖的优秀新人奖。除石晓�外,扮演顾天成的孙建弘也获得“白玉兰”表演艺术新人配角奖。
塑造“邓幺姑”这样一位性格复杂的人物,对于年轻的石晓�来说,难度也是不小。“邓幺姑”必须跨花旦、青衣、刀马旦等多个行当进行表演,作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当家青衣的石晓�以自己宗梅、尚两派,兼工青衣、刀马的功底,成功演绎了这个情感丰富的川西女子,形象刻画了这一人物的天真活�和泼辣大胆。“川剧”邓幺姑田蔓莎不仅对自己的“接班人”石晓�十分满意,同时她对扮演罗德生的兰天和扮演顾天诚的孙建弘也非常赞赏。
从国际艺术节到优秀剧目展演:不止一次的“唯一”
从参加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到目前正在火热进行的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青春京剧版《死水微澜》已经连续享受了两次“特殊待遇”。在以上两次全国重要的戏曲艺术活动中,该剧是唯一一台由戏曲院校师生独立创排的剧目,与各地京剧院团的著名演员、艺术家同台竞技。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先生看完该戏后说:“剧目移植是繁荣戏曲创作的一条捷径。通过传承创新,不仅出了新戏、丰富了舞台,还培养和锻炼了新人。”
京剧《死水微澜》对川剧的成功的改编,也为京剧移植地方剧种,丰富剧目带来了一定思考。上海戏剧学院韩生院长在京剧《死水微澜》首演之时就曾说:“京剧《死水微澜》得成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京剧的表现力和适应性的强大,也可联想到如沪剧改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等成功的案例。二是戏曲跨界的创作所带来的活力,戏曲的程式规范严谨,剧种之间以及行当之间泾渭分明,为戏曲带来精致,也同时带来制约。跨界是一种利于发展的有效突破。跨界不仅仅在于剧种之间,也有着更加宽广的艺术和文化的空间领域。”(本网编辑: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