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名轩:慢性子的追梦少年
1.8米的个头,瘦削的身形,俊朗的五官,眼前这个说话慢悠悠的少年郎,正是刚刚从第40界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载誉归来的王名轩。决赛中,这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毕业班学生凭借对《胡桃夹子》变奏的精彩演绎,从世界各地22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跻身前八,获“洛桑奖”。
凯旋后,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不是王名轩骄人的成绩,而是他“笃定”的心态。“这次日程极其紧凑。”带队参赛的上海舞蹈学校陈家年校长回忆道,“为了争取排练时间,走路都比平时加快许多,但我走着走着,总感觉身后少了个孩子,每次回头发现后面几米处他笃悠悠跟着,看我频频回头还不忘安慰我‘校长您别紧张嘛,我肯定能行’。”淡定的模样让陈校长又暗自好笑又不由为之骄傲。
在洛桑旅馆狭小的房间里,师徒俩把两张单人床一摞,腾出一方空地,就成了简易的排练室。排练的问题克服了,可赛场条件又让人乐观不起来——虽对呈15度的倾斜舞台早有耳闻,可到了现场,才切实感受到实际表演的难度。这舞台连国际大牌都曾在Gala(明星名段集锦)演出时栽过跟头,更何况是从未在倾斜舞台上训练过的王名轩!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名轩却不觉有压力。最终,他果然用扎实稳定的表演,履行了“出征必胜”的宣言。
回首一路走来,王名轩笑言要谢谢母亲,在名轩10岁时,因自己的舞蹈梦而把儿子从青岛“扭送”进了上海舞校。“他小时候,矮矮的,并不出挑。”但李阿丹老师慧眼识珠:“他的脚型很美,在国内男演员中很罕见,只是这种脚型的人通常力量比较弱。”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李老师要他多做一千个“腹背肌”练习。“一般孩子都坚持不下来,小名轩却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一点很不容易。”正因这种坚持,陈家年和上戏党委书记楼巍都对这个少年青睐有加,特别给家境困难的他以助学金。
在洛桑得奖后,包括德国汉堡芭蕾舞团在内的欧美三大舞团都向王明轩伸出橄榄枝。王名轩选了学姐谭元元所在的旧金山芭蕾舞团,今年秋天将以全额奖学金赴该团学习一年。关于未来,他有无数的憧憬,要尝试更奔放张扬的舞剧《堂吉诃德》、渴望像偶像芭蕾明星艾利克斯般角逐“舞林争霸”赛、大胆涉足风格多样的现代舞……而眼下,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双人舞的能力,为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并在8月份举行的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努力再次为母校争光。
让每次腾空都离梦想更近一些,17岁的少年整装待发。
本报实习生 黄启哲
上榜理由:获2011年第8届首尔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金奖、2012年第40届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洛桑奖”。
问答王名轩
问:过去最高兴的事?
答:在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拿奖,并获前往旧金山芭蕾舞团学习的奖学金。
问:最享受的事?
答:在舞台有完美的表现。
问:学习以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观看各种舞蹈视频,学习各流派和名家的长处。
问:未来最想做的事?
答:能成为涉足多个舞蹈风格的舞蹈演员。
问: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答:能获旧金山芭蕾舞团认可并成为正式演员。(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