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报:“90后”大学生青春班底 演绎昆剧《拜月亭》

天天新报 2012-05-17 记者:朱渊

发布时间:2012-05-17作者:访问量:8

 

 

  受邀徐汇区第十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展演,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改编排演的昆剧《拜月亭》于5月16日晚亮相宛平剧院。据悉,该剧经过精心打造后,还将于七月初赶赴苏州参评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上海戏曲学校曾整理排演过一个版本,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文本的整理更向京剧的“长短句”格式靠近,放弃了原有的“曲牌体”文本样式。如今,上戏戏曲学院以及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携手挖掘整理传统文本的好思路,回归昆剧的本体,以求建立昆曲大学生演出平台的同时,推出传统新剧目。

  身兼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及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团长郭宇介绍说,此次改编务求使全剧既有传统昆剧的表演精神,又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品味。此外,昆剧《拜月亭》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承与学习实践机会,郭宇表示:“这样的学习创造人物是年轻的大学生在艺术生涯中的极为关键的一步,也让学生尝试和掌握戏曲创作的乐趣与经验。”

  尽管“青春版”这个概念已不新鲜,但纯“90后”班底打造的《拜月亭》倒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版”。因为担纲主演的都是戏曲学院昆班大一、大二学生,他们都是处以十八九岁的青春演员,一张张稚嫩的面庞显现出的是青春的活力与美丽,他们稚气未脱却规矩到位的表演,让观众领略了昆曲别样情致。

  该剧的伴奏团队也是由年青的戏剧学院昆音班毕业生担纲。让昆剧最年轻的接班人来演绎宋元南戏古老的经典作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存方式。在该剧排演过程中,上戏戏曲学院院长、导演郭宇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物创造”的把握,对文词内容的理解、对规定情景的分析;强调学院创作演出不是就剧目而剧目,而是通过演出来选拔人才、为人才的成才提供平台。郭宇认为这一点是戏曲学院的昆剧大学生创排剧目所需要的,也可以说是上戏戏曲学院这个版本的创排特色。(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