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学院“派对”让艺术与观众零距离

东方教育时报 2014-11-12 记者:桑翔

发布时间:2014-11-12作者:访问量:302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时报记者 桑翔

  10月18日至24日的上海戏剧学院,成了艺术狂欢的海洋。“2014扶持青年艺术家暨青年艺术创想周”的举办,让高等艺术学府完全向社会敞开,各年龄层的观众享受着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话剧、戏曲、电影、音乐、舞蹈、诗歌、展览、建筑、灯光秀……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让观众近距离地感觉“艺术节”的存在。
  红楼大草坪,每天都变幻着不同的音乐节目秀:从加拿大“克芒德姐妹”组合带来的异国乡村音乐,到云南“牧羊人乐队”原生态声音;从“中国梦之声”人气选手罗熙杰的时尚音乐会,到上戏蒙古族学生带来的苍茫草原之音;加上鼓乐、民乐的穿插,新疆歌舞的助兴……
  进入延安西路上的校门,大道上全露天的艺术表演到点就准时开场,来自上戏音乐剧中心的年轻学子们,一亮嗓就是《猫》《西贡小姐》等百老汇歌剧里的经典片段,围观的观众忙着不停拍照、摄像、欢呼……连三四岁的小朋友都兴奋得跟着一起扭起了小屁股。
  在另一侧的后草坪、紫藤庐等其他上戏能利用的空间,各种节目轮番上演:曼妙女郎的DBC 肚皮舞展示,让人感受到了舞蹈的另一种极致; 播音主持系学生的诗朗诵《致橡树》、《相信未来》,仿佛让人回到了诗意朦胧的上世纪80年代; 晚上的3D建筑投影《红楼@文明进化》,则让观众感叹“灯光原来也是可以这么美”。
  上戏剧院、端钧剧场、黑匣子等几个有名气的剧院内,则一票难求。爱丁堡艺术节获奖剧目——《Smashed爱疯苹果》,让观众们领会到这部肢体剧能全球巡演800场的魅力所在;穿起传统的戏服,跳起杰克逊的“擦玻璃”舞步,丹麦芭蕾舞皇家学院与上戏戏曲学院合作的《梦想——向迈克尔·杰克逊致敬》,告诉你艺术的边界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晰;话剧《M 先生的盛宴》、音乐剧《抹布爱情》等上海艺术节的委约作品,在带给观众欢愉的同时,也扶持和鼓舞了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 在排练厅的公开课上,市民与上戏的学生,一起观摩学习“动物模拟”、“创意配音”等艺术课程……
  让上戏的学子们高兴的是,借着“创想周”的机会,可以直接与很多大师近距离对话,从行业领军人物中“偷师几招”:林怀民一个半小时的《咖啡与盐》讲座,让听众大呼过瘾,原来艺术创作还可以这么混搭; 蔡国强与沈伟在上戏剧院的对话,则带给学子们《不同文化艺术》的创作之道,两位大家还不忘指点大学生活一二;黄昌勇、张生泉、孙惠柱、胡雪桦、杨青青……这些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上戏教授们,也贡献了累计10余场讲座,涉及文化创意、角色文化、微电影创作、跨媒体时尚等多个方面,带给学生许多前沿的资讯和更宽的视野。(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