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晚,在上戏莲花路校区的大剧场里,电视学院05编导班的同学完成了一场出色的戏剧小品汇报,这是05编导班经历了两年戏剧导演的训练后,独自完成的第一台小品演出。两年来,咱班用仅有的432学时圆满的完成了导演系两年792学时的导演课全部单元,并成功汇报;回顾学习历程,收获颇大。
精深义修,打造精品
进入大学的第一节戏剧导演课,主讲老师何雁送给我们四个字――精、深、义、修。“精”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把专业搞好,锤炼竞争优势;“深”就是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义”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修”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持。
两年的学习,全班同学都恪守这四字真言,默默努力着。
在观察生活的学习单元中,每位同学坚持撰写人物小传,我们利用双休日去农贸市场、公交车站、里弄小巷等社会各个角落,对自己所要表现的人物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写下详细的人物小传――眼神、衣着、习惯用语、音量大小、遇到哪些人做什么事等等,每周每人各一篇,大家时时在课间交流观察经历、探讨人物心理,乐趣横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过程中,大家塑造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人物形象,贾甲的超市营业员、程倩的怀孕少女、陆寅昊的数学教师、詹丽娜的收废品老妇……潘虹曾经为饰演繁漪而准备了两年,上戏的校园里,05编导的同学为自己表现的人物形象,深入生活,阅读资料。
于是,我们继续钻研,到了物件小品的学习单元,大家坚持一人一戏,每位同学都对自己的小品抠了又抠、改了又改、挖了又挖,虽然课时不多,但大家纷纷利用中午、晚上、等一切可用的时间在排练教室里抠戏,到了双休日,两间排练教室布满了我们班的人马,只听到这边“排长,这双鞋我一定要送给我父亲”,那边“Alice,你得问侯爵大人才行”。单元结束后,姚远同学的剧本还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收购,这正是对她的极大肯定,然而她却说:没有呢,不能沾沾自喜,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对的,然而在这种过程中,时常也会遇到了创作的瓶颈期,或演员找不到感觉、或导演找不到方法、或编剧找不到构思,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泄气,斗志反倒是燃烧得更旺,有一次考试的过程中演员突然把重要道具搞坏了,这时大家一下子感到一种窒息,然而,演员在一秒钟的时间内,调整心态、重塑结构,竟沉着冷静的把小品完整、合理且出色的走完了。
刻苦、谦虚、广博,以这样的态度,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回全班在看完“上海屋檐下”和“万家灯火”后竟突发奇想,排了一出名为“假币”短剧,得到了何雁老师的赞赏,他说:05编导的孩子们真让我感动。
不为积习所弊,不为时尚所惑
上海戏剧学院多的是诱惑,然而,05编导的同学却不为诱惑所动。正当社会上风风火火的进行“我型我秀”、“好男儿”的选秀时,05编导正在美术馆、艺术中心参观展出,培养艺术感觉,每个月,05编导的同学们都会先后去苏河艺术中心、同乐访、上海美术馆、上海城市艺术中心等一些艺术圣堂,提审自己的审美;正当别人忙着去赚钱扒分、试镜拍片时,05编导的同学在图书馆里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余秋雨的《观众心理学》、丹纳的《艺术哲学》。
也许,现在就有自己的作品很得意,也许,现在就成为社会的名人很棒,但是,05编导的同学觉得,大一大二更多的应该是阅读和积累,理论的武器是很重要的。而实践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剧作集,也采访过上海的一大批文化经纪人,如今,正在和东视广角合作,并已有播出,这些大多都是无报酬的,但是,大家愿意多学。
记得吴洪林副院长曾说过:8小时工作学习、8小时睡觉休息、剩下的8小时就是每个人成败的关键。的确,现在做好冷板凳,耐住寂寞了,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终于,5月17日,我们迎来了汇报演出。
演出历时两小时一刻钟,六个小品形式多样,角度各一;大多是同学苦磨剧本自我创作的,也有根据世界名著巧妙改编,或另取角度旧瓶装新酒的。《雨》反映了新时代大都市白领男女的情感纠葛,《回归》深刻探究了受伤女孩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废墟》表现即将离异的夫妻背后的爱恨交织,《小丑》关注着剧团喜剧演员的悲剧命运,《咫尺天涯》感慨同志恋情的无奈与真挚,《姐姐姐,妹妹妹》刻画了姐妹间一场灵异揪心的情感故事。
这是一台出色的演出,在两年的学习之后,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大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汇报,老师们看了后好评不断,龙俊杰老师感怀:05编导的学生已经成熟了,汇报很成功,已经具备了大学二年级编导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又推荐黑格尔的《哲学》,希望我们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也在汇报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与编剧、导演、演员沟通好,如何协调好灯光、音响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场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如何安排好个人与整体演出的关系。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编导,大家在组织、沟通和协调上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戏剧导演课是电视编导系大一、大二开设的导演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组织舞台行动、塑造舞台形象的能力。05编导班的同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入校时的平面思维已基本转化为立体思维,并且能够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思想理念融入到作品当中,较为完满的将剧本和文字转化成画面与行动。
而今日的成果,来源于每一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来源于每一位同学的刻苦努力,虽然,我们还没有大制作,没有大作品,然而,我们做得住冷板凳,我们愿意继续默默的奋斗和前进,在2009年大四的毕业汇报中,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见证我们的汗水和智慧。
(寅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