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上海戏剧学院与静安区人民政府联合创办了上戏附中,至今已有3年,今年第一届艺术班学生已经毕业。
从三年的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这届艺术班毕业生的升学情况来看,我们基本达到了当初拟定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高中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影视表演、文学、美术基础;既能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人才,又能为综合性大学输送艺术特长生。
一、 07届艺术班学生报考艺术类高校的情况:
07届艺术班有3个专业:影视表演(含播音与主持)、影视文学、影视美术,共92名学生。从这次高考公布的考试成绩来看,98%学生达到艺术本科的分数线,70%左右已拿到本科艺术院校的入学通知书。
在这次考进上海戏剧学院的26名毕业生中,文学班王林同学以508的高分成为上海戏剧学院今年入学学生文化成绩第一名;表演班秦峰以433分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成为该院应届入学学生文化成绩最高分。这些优秀学生已受到了上戏的有关专业的高度关注,并拟定了尖子培养计划。
在各类艺术院校报考的过程中,我校艺术班学生普遍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潜在的艺术才能。在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中,有7位同学获得了优异成绩,他们分别是上音音乐剧专业第一名、华师大播音与主持专业第一名、上戏播音与主持专业第二名、上戏媒体创意专业第二名、上戏灯光专业第三名;复旦视觉播音与主持第三名。除了26位学生被上戏各专业录取外,还有近30多位同学分别被上音、华师大、同济、上外、上大、东华、上师大、复旦视觉、工技大等大学的艺术专业录取。
二、 艺术教育理念和实践
1、 教育理念和师资结构
上戏附中艺术教育是以创新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从培养情感出发,以艺术训练和艺术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艺术基本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要求的基本素质。
在师资结构上上海戏剧学院给予上戏附中艺术教育很大支持,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师配备都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合适的安排。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首先来担任了艺术课的教学,同时附中还聘请其他高校艺术类的老师担任艺术基础理论课教学。但是大学的艺术教育与中学的教育毕竟有明显的区别,他们一面教学,一面探索,不断地调整艺术教育课程,着重于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艺术潜能的发挥、使艺术才能的施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三年来,我们已经编写出适合高中艺术教育的《台词》、《声乐》、《戏剧小品》、《散文》、《故事》等十多本艺术教材。老师们对中学艺术教育的思考、研究撰写成论文,并结合对中学生的艺术成果的评判、艺术实践的指导汇集成一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27万字的《梦,开始的地方》。
同时,上戏还派出专家组定期对学生的艺术专项发展水平进行测试,不断地进行评价、诊断,不断地修订课程大纲、调整教学计划。现在文学、美术、表演都已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纳入正轨。所以这些艺术班的学生一进校就开始接受比较正轨的艺术训练,少走了很多弯路。
2、 艺术实践
(1)、学校为学生提供广阔艺术活动空间,为他们搭建各种艺术展示的平台。学校组织他们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创造情绪,激发他们的艺术感染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博爱与你同行”的红十字自愿者活动,先后赴上海儿童福利院、崇明孤儿院为300多名孤儿作慰问演出。学生们既发挥了艺术激情和艺术创造力,也受到了爱的感染。
学校又组织美术班的学生到松江看顾绣珍品。社会的大课堂使中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插上了灵性的翅膀,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同时,学校请来了电台的首席主播秦畅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心中的梦”,大家共同主持节目,140多位同学参加了现场直播,30多位同学在现场进行交流与探讨,学校还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发了一封信,请他们到时收听。学生们敞开心扉,表达意愿,引起了场内外的热烈讨论。不少学生通过手机短信参与进来,一些家长也在繁忙中收听了孩子们的讨论,并提出“不学好文化、不付出心血和汗水,明星梦只能是一个梦。”通过对感兴趣话题的讨论,学生的思考被有效激发,正确的艺术观逐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2)把上戏附中作为我们的艺术教育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感觉,提升艺术人格。
把上戏附中作为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是附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静安区教育局和上戏院领导始终关怀附中工作,上戏院长亲自到附中给艺术班学生上课,教育局领导徐承博、姚国强深入学校到艺术班听课并给予老师、学生以殷切鼓励,从而保证了附中艺术教育的实施。同时,上戏附中的领导办学思路明确,即“发展幸福教育、彰显艺术特色”,把基础文化课和艺术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奠定了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戏学院内举行的国内外艺术讲座、展览、演出也向附中学生开放;剧场、教室、服装间等艺术活动场地,附中学生都能免费使用;上戏的艺术大门是敞开的,经常会有一些国内外的艺术大师来校作讲座、开工作坊。余秋雨讲座、斯琴高娃谈艺术人生,学校都组织学生去听。法国表演艺术家来上戏开表演工作坊,我们也请她在上戏新实验空间给艺术班学生上了一次关于小丑的表演课。上戏丰厚的艺术氛围和艺术资源,浸润着上戏附中这片新生的艺术教育园地。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们在上戏的剧场演出,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们的艺术创造激情。当我们把表演专业的声、台、形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在上戏的舞台上演出了《梦,开始的地方》、《飞扬的青春》的教学汇报展示,当学生们第一次在舞台上体验灯光、音响、布景与表演组合在一起的感觉时,青春活力与创造力都迸发出来了。整台演出以一种极其独特、极具个性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学生们艺术学习的历程,场场演出座无虚席。学生们也第一次体会到艺术创造的艰辛,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深深地被艺术所感染。
3、 育人
艺术说到底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是把美的过程展示给人们。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学好艺术,首先学好做人。我们组织艺术班的学生开了《学生感恩、学会做人》的主题班会,四十多位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交流了对这个主题的认识和收获。单亲聋哑人家庭的学生叙说了自己的身世,年轻时的妈妈有个梦想,想当一名演员,当一位导演选中她后,因为不会说话就被淘汰了。她考上戏附中就是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圆妈妈的艺术梦。会上她大大方方地把妈妈带进课堂,用心讲述母女间的情感故事,用手语表达对母亲深深的谢意。这次艺术考中,她经历了多次挫折,最后在老师的再三鼓励和正确的指导下,她在木偶专业的考场上用手语叙说表演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准确的肢体语言完全符合木偶这个专业的要求,最后顺利地考上了上戏的木偶专业。
开设成长剧场,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各种选题,自己来叙说、自己来表演、自己来思考,自己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如“我与爸爸妈妈的故事”老师通过这样的选题让学生来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与别人的情感故事。老师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故事,并在音乐的伴随中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老师在旁边根据情节发展的阶段来启发、开导,让学生自己来解答自己的苦闷、自己来解开心中的结,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作用。
上戏附中艺术教育的三年,是探索、实践、创新的三年。三年来,我们整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文化优势,注重拓展,狠抓基础学科,又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人性化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三年来,我们采用现代教育理念、二期课改的思路,对艺术教育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管理模式,使艺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打开一条思路,树立一个典范。
(供稿/上戏附中 责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