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党委的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霞光工程”自04年底正式起步至今已有三年。三年来,校本部先后举办了6次美术与舞台设计作品展示,编辑出版了《上海戏剧学院霞光文艺研究丛书》(共十册)以及部分内部专业资料;戏曲学校对倪传钺、小王桂卿两位老先生正在进行抢救性的剧目纪录、整理。特别是昆剧界硕果仅存的传字辈老师百岁老人倪传钺讲授的,在上海昆剧舞台上绝迹半个多世纪的昆剧古典剧目《饭店》,已于07年在学院汇报演出。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舞蹈学校于不久前特邀旅居海外的中国民间舞专家朱萍老师主办的“江南民间舞培训班”,也正式拉开了舞校“霞光工程”的序幕。在实施上述项目的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有不少的老同志、老教师克服自身年迈体弱的种种困难,坚持笔耕不辍,他们或将学院半个多世纪来一些重要历史片段串缀成章,或将自己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点点滴滴的感悟编撰成文。应该说,在这些文稿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的在专业教学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它们选题比较繁多,还因为篇幅长短不一而难以编集成书。鉴于上述情况,经报请学院领导同意,我们决定自08年起,创办一个以本院离退休老同志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院内刊――《上海戏剧学院霞光文史资料》(以下简称《霞光文史资料》)。
《霞光文史资料》旨在为本院离退休的老同志新开辟一个团结进取、和谐向上的思想文化园地。作为今后学院“霞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刊物的中心内容是搜集、整理与本学院文化艺术教育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我们相信,开辟这一思想文化园地,有利于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们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承接老一辈艺术家、老干部、老职工们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充分挖掘学院的文献性资源,更好地弘扬我们学院的优秀传统,为学院的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霞光文史资料》的基本方针是:
1、《霞光文史资料》系学院内部刊物,它主要面向本院的离退休干部和专业人员,实行无偿赠阅。
2、不设专门编辑机构。根据各期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临时聘请责任编辑等担任编务工作。
3、目前拟一年出一期,每期篇幅在6~8万字。每期印数暂定为500册左右。
4、来稿字数不限、长短不拘。对少数超过一万字而确有刊用价值的稿件,可考虑分期连载,必要时还可为之特辟专栏乃至增刊。
5、对刊用稿件给予象征性的稿酬。
6、欢迎院外老校友(包括定居在海外的校友)来稿。若有院外老校友(包括海外的)要求索取本刊的,拟仅收取工本费和邮资。
7、《霞光文史资料》的常规栏目拟择期设校史钩沉、教案缕析、讲论撷要、师训教诲、创作手记、校园轶事、跋涉艺途、耕读偶记、夕阳红等。其中的“夕阳红”栏目,其设想是简要录入本年度内本院(包括戏校、舞校)离退休老同志在校内外所获得的各类奖项、学术研究成果、专业成绩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8、来稿请寄: 中国上海华山路630号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办公室。(邮编200040) 信封上务必请注明“霞光文史资料”。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办公室
2008年1月10日
(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