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45周年的隆重纪念日。45年前,一个可爱的子弟兵把有限的生命奉献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45年后,一代又一代正在成长的青年们继续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楷模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他的精神。
“接过雷锋的枪”,是广大部队指战员的心声;“当好文化志愿者”,是我们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最好继承!根据中共中央2004年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见的精神,我校党委与时俱进,在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之间,以“服务上海、服务社会、自我成才、献身祖国”为宗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上戏文化志愿者活动,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7年5月, 由30位同学组成的首批文化志愿者队伍奔赴静安寺街道五个居民小区。同年下半年,学校与静安区签订“文化指导员”进小区协议;1999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命名我院为全市唯一的一家“上海市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戏剧文化普及援助站”;2001年,我院学生文化志愿者“反邪教”文艺演出荣获团中央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奖;2002年,三校合并后,我院华山路校区学生党员文化志愿者和静安社区建立和开展党建共建的活动,莲花路校区、虹桥路校区等也分别和徐汇社区、闵行社区、长宁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文明单位共建活动;2003年,我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启动。在这几年中孙悦凌、赵琰华、邵宇一、程应鼎、戴雯静等同学被批准作为全国“百县千乡”文化志愿者,为西部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4年,我院学生党员志愿者根据静安“两新组织”的“支部建在楼宇上”的党建经验这个素材,创排了小品《三进门》,并参加了“阳光下的礼赞”主题国庆晚会的演出;同年5月27日,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上海高校首次命名的“上海市大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在我院正式挂牌成立,为我院大学生文化志愿者行动增添新的平台;2006年10月,我校学生处徐莹老师和在读博士生叶长海加入了中国国际青年志愿者队伍,赴老挝支援教育事业。并作为志愿者代表于当年12月接受了在老挝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勉励……
通过简要回顾我校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指出:“我校志愿者活动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光大!”
首先,志愿者活动把雷锋精神最本质的真谛、把为人民服务的言行落实到了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自己业务优势的实践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同。近年来,学生们积极参加慰问解放军八连官兵的文艺演出;“防艾亲青”文化志愿者参加了在静安公园举行的以 “学习雷锋做贡献 共建和谐树交新风”的学雷锋主题活动;我院文化志愿者参加了“迎特奥――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创和谐社会”的“五二零”大型青年公益主题行动。一次次活动,一遍遍洗礼,把我们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给提升了!
其次,志愿者活动把雷锋精神最核心的要义、把对人民“像春天般温暖”的热情融化到了能够播撒青春火种的实践中,得到了老少边区群众的高度肯定。我校从2003年开始,就先后有多名志愿者奔赴西部困难地区,支援老区人民建设。其中,尤其是以学生处干部徐莹和在读博士生叶长海的国际志愿者为标志。他们在老挝克服困难,取得佳绩,得到老挝政府的肯定,更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肯定。总书记的勉励,为他们指明了今后成长的方向,也为学校以志愿者活动为抓手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动力。
最后,志愿者活动把雷锋精神最普遍的意义、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传递到了能够“出戏出人”的艺术创作和演出中,得到了领导、家长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好评。2007年5月,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上,由我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个科普小品《会变魔法的风》、《节约新时尚》和《空气大力士》亮相本次科技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12月,国际志愿者日,我院戏曲学院学生原创话剧《云之南》被团市委选定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上海志愿者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作专场演出。这部话剧以我校西部志愿者在云南工作的经历为素材,用艺术的手段歌颂当代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并获得2007上海大学生戏剧节唯一的特殊奖。07年暑假,我们的文化志愿者发起组织了“玩偶之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艺术培训”活动,荣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参与师生分别获得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根据此次实践活动创作的原创话剧《成长进行时》也于12月26日作为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会的汇报剧目进行了公演。
我校志愿者活动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光大。让我们发扬成绩、总结不足、再接再厉,为育人工作寻找更多的载体、让新一代大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责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