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晓岚:鸟巢折射东方文化的光芒

发布时间:2008-08-19作者:访问量:392


  8月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面气势恢宏,灯光动感奇幻,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令全世界观众兴奋。记者特意电话采访了开幕式的灯光总设计师沙晓岚。开幕式后,他依然很忙,正紧张准备奥运会闭幕式的灯光设计。

  极富创意的倾情之作

  说起开幕式灯光创意,沙晓岚快人快语:“一句话,就是追求高品位的东方美学目标。”开幕式从“击缶而歌”开始,分《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段落,而这些段落都是在一轴流动的画卷上完成的。这里,灯光是舞美设计的核心元素。如《画卷》灯光利用“灰、白、黑”的调子,与演员的黑色服装、挥毫作画的表演和谐统一,宛如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文字》一段,儒生的琅琅吟诵,字模的铿锵表演,灯光渲染出的色彩极具立体感。从《星光》《自然》到《梦想》,灯光设计使用了现代装饰画和电脑绘画的手法。整个设计方案摒弃了游离于大效果之外的变化噱头,充分运用灯光这支富有想象力的生花妙笔,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漫漫历程。

  别开生面的影像效果

  沙晓岚告诉记者,这次开幕式创造了灯光界的一个纪录,无论是科技含量还是设备数量,都超越了历届奥运会。他说:“鸟巢结构的檐口立面自然形成了一个高14米、周长500米的空中环幕,提供了投影的先天条件。我们配备了大量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灯具设备,各种电脑灯具近3000台,还使用了140余台大功率数码投影设备,生动营造出灯光的各种多维效果。比如在点燃圣火的段落,手持火炬的李宁在空中沿“鸟巢”檐口立面向主火炬方向大步奔跑。此时的檐口立面由3台大型数码投影机3机重叠,组成了21组互相连接的画面,播放北京奥运圣火在全球的传递过程。这样的拼接前所未有。”

  依依不舍的闭幕灯光

  沙晓岚参与过舞剧《大梦敦煌》、歌剧《木兰诗篇》和《图兰多》《二泉映月》《祖国颂》等的制作,有着操作近百台大型晚会灯光的丰富经验。他深谙大师教诲:“只有灯光才能给表演在空间中的活动以立体价值,只有灯光才能使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气氛融为一体。”为了不被光色、光亮的物理性所束缚,寻求人与光色、光亮的最佳结合点,他每年都要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国外走走,学习与吸收最新的灯光设计理念与手法,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建构他心灵上舞台灯光诗化的布局。

  问及闭幕式的灯光设计,沙晓岚表示:“从设计思路讲,我们将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但主要还是要突出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全世界运动员对北京的留恋,就像恋人分别时的感觉。” (原载《解放日报》 2008-08-13 06版:文化娱乐新闻 记者 端木复 本网编辑:白水)






鸟巢灯光为奥运会开幕式锦上添花





沙晓岚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我校记者采访(子鱼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