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几个可称为伟大的年份:一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二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三是1978年,国家进入了新时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用怎样的方式纪念和庆祝这段对共和国具有卓越意义的年代?近日,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创意、策划和演出了环境展览剧《岁月・1978》,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和专家、媒体等不同层面的一致好评。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观看以后,连连说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对如何提高创作的立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包括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在内的12位高校党委分管宣传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在看了演出后都表示要让更多的师生来观摩,“因为这是最形象的宣传改革开放的教材。大学生一定喜欢!”
《岁月・1978》是带有装置艺术色彩的情景体验式展览剧。全部演出有三个大的板块组成:第一部分为展示廊――《时光隧道08-78年》,主体为从2008年至1978年国家重大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这里我们将会看见,党和政府每一次大政方针的运筹帷幄,都牵动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二部分为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年》,是展览剧的中心部分,以场景、人物、动作、事件、音效和情感组合成1978年上海弄堂――静安区福康里的原生态生活事实,接受观众近距离的审视、零距离的参与和心心相印的互动,在这里我们将会重温,妈妈石库门梦中的童话怎样变为美丽的现实。第三部分为图文展览――《过往和现实30年》,包含策展和参展双方三十年前后生活的对比,其中既有情景展览剧中人物的成长历史,也有策展和创作人员的生活变迁经历,同时,还向观众现场征集三十年来人生变化的真实数据,使展览剧的主页信息不断刷新。
《岁月・1978》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用形象回忆、用遐想展望。这是一位参与演出工作的大学生的笔记:“……于是,我们想靠近岁月,想轻轻翻开那年的扉页――1978。关于那1978,全中国华夏大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力图让自己不一样。1978,我的父母都还未认识对方,分别在淮海路、八仙桥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1978,吃穿住行依旧紧张,那一张张的小票仍是购物王道。1978,有人从农场返城顶替父母工作,有人在街道工场糊口,有人结婚生子,有人参加高考。”30年,用“恍若隔世”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用“高速增长”来论证一点也不过分;用“翻天覆地”来描述一点也不惊奇……总之,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
《岁月・1978》让我们用观众参与表演的方式来感受、来体验、来追求,一个更加的美好的未来不仅在领导人的宏伟蓝图中、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实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气势和境界啊!。老虎灶、煤球炉子、马桶、竹凳……这儿的一切恍如昨夜惊梦,历历在目、触手可及;修棕棚的吆喝声,小孩子玩跳房子游戏的欢笑声,在石台子上打球的乒乓声……似乎就在弄堂不远处传来,萦绕耳畔。连接着时空的两头,漂浮在岁月的悠悠陈香中,品茗那三十年之久的淡淡的酸甜苦辣。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我们熟悉的东西已经陌生化了,而新的我们原本陌生的东西又要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心灵……我们又要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起点较高到起点更高,一代伟人提出的课题已经完成、又一代伟人提出的新任务、新使命、新挑战,又放在我们面前,再过30年,我们今天的高楼、汽车、咖啡和面包可能又会成为“古董”、成为“回忆”、成为“历史”了。
《岁月・1978》还让我们认识到:戏剧原本作为一个艺术样式,不是少数戏剧家的专利,不是剧场舞台和镜框式观看的“八股”,它实际上从古代图腾起,就是人们自我宣泄、自我激励、自我庆祝、自我超越的表演样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运用这样的样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建言,让广大群众身如其境地谋划、思考和献身这样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兴衰的伟业。这正如一个观众在留言中所说:“所有的蓬勃发展是我们国家成长的美好蓝图,而1978既是前进道路上的对比,又是辉煌岁月的佐证。最令人感动和珍惜的是这一个过程,一个全国上下努力的过程。我们用心地去感受了它,去了解1978,去认识1978,为您呈现的便是我们所记录下的难忘岁月。让所有人再体验一把,追忆一回,或许,你也会发觉,岁月不曾远去,驻进心中便是永远。这一次,我们都爱上了它。”
《岁月・1978》力图营造一种的氛围,以求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回溯三十年,触动人们潜意识中对于那个年代真实的记忆,审视在时代浪潮的汹涌波涛中自身和民族的变革腾飞,回顾并不遥远的过去对每一个生命的精彩锻造。本剧的创作、排演过程,是一次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发展艰难而又辉煌历程再感受、再体验的过程,是对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明天继续充满希望和期盼的过程。置身其中,可以阅读审视的神州风云、可以联想触碰的寻常家事,映照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历史轨迹。
通过此剧的展览性演出,观众会切身体会到: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相信这次演出能为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做出有艺术特色的贡献。(原载《东方网・评论主页》2008年9月12日 14:58作者:张生泉;编辑:白水)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用怎样的方式纪念和庆祝这段对共和国具有卓越意义的年代?近日,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创意、策划和演出了环境展览剧《岁月・1978》,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和专家、媒体等不同层面的一致好评。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观看以后,连连说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对如何提高创作的立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包括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在内的12位高校党委分管宣传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在看了演出后都表示要让更多的师生来观摩,“因为这是最形象的宣传改革开放的教材。大学生一定喜欢!”
《岁月・1978》是带有装置艺术色彩的情景体验式展览剧。全部演出有三个大的板块组成:第一部分为展示廊――《时光隧道08-78年》,主体为从2008年至1978年国家重大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这里我们将会看见,党和政府每一次大政方针的运筹帷幄,都牵动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二部分为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年》,是展览剧的中心部分,以场景、人物、动作、事件、音效和情感组合成1978年上海弄堂――静安区福康里的原生态生活事实,接受观众近距离的审视、零距离的参与和心心相印的互动,在这里我们将会重温,妈妈石库门梦中的童话怎样变为美丽的现实。第三部分为图文展览――《过往和现实30年》,包含策展和参展双方三十年前后生活的对比,其中既有情景展览剧中人物的成长历史,也有策展和创作人员的生活变迁经历,同时,还向观众现场征集三十年来人生变化的真实数据,使展览剧的主页信息不断刷新。
《岁月・1978》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用形象回忆、用遐想展望。这是一位参与演出工作的大学生的笔记:“……于是,我们想靠近岁月,想轻轻翻开那年的扉页――1978。关于那1978,全中国华夏大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力图让自己不一样。1978,我的父母都还未认识对方,分别在淮海路、八仙桥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1978,吃穿住行依旧紧张,那一张张的小票仍是购物王道。1978,有人从农场返城顶替父母工作,有人在街道工场糊口,有人结婚生子,有人参加高考。”30年,用“恍若隔世”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用“高速增长”来论证一点也不过分;用“翻天覆地”来描述一点也不惊奇……总之,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
《岁月・1978》让我们用观众参与表演的方式来感受、来体验、来追求,一个更加的美好的未来不仅在领导人的宏伟蓝图中、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实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气势和境界啊!。老虎灶、煤球炉子、马桶、竹凳……这儿的一切恍如昨夜惊梦,历历在目、触手可及;修棕棚的吆喝声,小孩子玩跳房子游戏的欢笑声,在石台子上打球的乒乓声……似乎就在弄堂不远处传来,萦绕耳畔。连接着时空的两头,漂浮在岁月的悠悠陈香中,品茗那三十年之久的淡淡的酸甜苦辣。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我们熟悉的东西已经陌生化了,而新的我们原本陌生的东西又要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心灵……我们又要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起点较高到起点更高,一代伟人提出的课题已经完成、又一代伟人提出的新任务、新使命、新挑战,又放在我们面前,再过30年,我们今天的高楼、汽车、咖啡和面包可能又会成为“古董”、成为“回忆”、成为“历史”了。
《岁月・1978》还让我们认识到:戏剧原本作为一个艺术样式,不是少数戏剧家的专利,不是剧场舞台和镜框式观看的“八股”,它实际上从古代图腾起,就是人们自我宣泄、自我激励、自我庆祝、自我超越的表演样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运用这样的样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建言,让广大群众身如其境地谋划、思考和献身这样事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兴衰的伟业。这正如一个观众在留言中所说:“所有的蓬勃发展是我们国家成长的美好蓝图,而1978既是前进道路上的对比,又是辉煌岁月的佐证。最令人感动和珍惜的是这一个过程,一个全国上下努力的过程。我们用心地去感受了它,去了解1978,去认识1978,为您呈现的便是我们所记录下的难忘岁月。让所有人再体验一把,追忆一回,或许,你也会发觉,岁月不曾远去,驻进心中便是永远。这一次,我们都爱上了它。”
《岁月・1978》力图营造一种的氛围,以求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回溯三十年,触动人们潜意识中对于那个年代真实的记忆,审视在时代浪潮的汹涌波涛中自身和民族的变革腾飞,回顾并不遥远的过去对每一个生命的精彩锻造。本剧的创作、排演过程,是一次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发展艰难而又辉煌历程再感受、再体验的过程,是对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明天继续充满希望和期盼的过程。置身其中,可以阅读审视的神州风云、可以联想触碰的寻常家事,映照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历史轨迹。
通过此剧的展览性演出,观众会切身体会到: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相信这次演出能为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做出有艺术特色的贡献。(原载《东方网・评论主页》2008年9月12日 14:58作者:张生泉;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