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且课程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自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以来,我校04-07年度每年均有一门课程立项成为市级精品课程。2008年,我校共有三门课程申报市级精品课程,目前,方方老师负责的《纪录片创作》、朱美丽老师负责的《芭蕾女班足尖基本功训练》课程正式立项,其中《芭蕾女班足尖基本功训练》项目是我校第一个立项成为精品课程的技能课,实现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突破,使得我校市级精品课程总门数达到6门。
纵观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历程,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正逐步向规范化、系统化方向迈进。在已立项的课程中,多数课程从市级重点课程、院级重点课程升格而来,经过重点课程的建设和相应资金投入,这些课程已显露出明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我校虽在专业课程的特色上有显著优势,但是辐射面相对弱,在评审中能够脱颖而出的确要经过十分激烈的竞争。据悉,2008年,各高校共向市教委申报精品课程356门,而正式立项为112门,平均立项率为31%,而我校在本年度的立项率则为67%。
今后,教务处将与各院系携手,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深化课程建设的内容,加强已立项课程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培育。
“服装与化妆教研室团队”入选上海市第一届高校教学团队
由徐家华老师率领的服装与化妆教研室团队日前传来佳音,正式入选上海市第一届高校教学团队。
我校服装与化妆专业是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和享有最高声誉的教学团体。教研室不囿于传统,及时对学科建设和教学理念做调整和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和拓展,不断扩展学生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十多年来努力创新奋进,取得显著成效。团队带头人徐家华教授,是人物造型领域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著名专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受中国奥组委邀请担任化妆造型总设计。整个团队具有国内相关领域最高水平的专家级教师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敬业求实,富有创意。
评选表彰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务处组织我校第二批重点教材建设立项工作
2008年4月-6月,教务处组织我校第二批重点教材建设立项工作。经过各院系推荐申报,各学科组评议,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表决,共有18本教材列入第二批重点建设名单。其中表演系立项4本,戏文系立项6本,电视学院立项5本,公教部立项2本,舞美系立项1本。教材类型涵盖撰写类、翻译类、集编类。
此次教材立项工作组织较为慎重,力求做到立项教材与具体课程相配套,针对性解决教材问题力度强,教材写作有一定的积累基础,同时还要考察教材编写组、是否已有同类优秀教材等因素。教务处对以上工作前期进行调研,初步掌握申报范畴的基础上,正式开展教材申报工作。
与此同时,在教材建设上,教务处试行两项新的管理举措。
一、实施新的《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原有教材类型重新进行划分,确定不同字数、不同类型的教材的写作费用核算标准,以求鼓励教材写作者的积极性。
二、对教材建设实行二级管理制度。以立项教材为单位,划拨相应的管理经费给二级管理单位,按每本教材5000元,由各院系对重点教材的建设工作逐步推进,以期将教材建设内容落到实处,同时也有利于各院系从自身宏观层面出发,进行相应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
自重点教材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共计立项48本。其中,已出版14本,已完稿3本。目前,第二批立项教材正在陆续签约中。(供稿/教务处 编辑/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