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戏剧艺术博物馆自筹备两年多以来,目前已由上海市教委正式立项拨款,拉开全面建设的帷幕。11月6日,该项目规划建设方案专家座谈会在佛西楼举行。
会议由刘志钢副院长主持,韩生副院长、楼巍副书记、孙惠柱副院长等院领导,王邦雄、罗怀臻、张培�、叶长海、丁罗男等院内外专家,以及主持博物馆筹备工作的王伯男等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领导及专家听取了王伯男同志关于博物馆两年来筹备工作的详细汇报及下一步项目推进的具体设想,纷纷表示,戏剧博物馆建设意义重大,并就如何建设的具体方案发表各自看法。
刘院长指出,学院办博物馆有两大难题,一是空间有限,二是经费紧张。但是我们也有自身的专业、学科优势,可以整合全院的力量来办馆,可以让整个上戏成为一座博物馆。
韩院长在讲话中回顾说,这个项目在过去两年里实际上已经启动。他表示,在资金、人员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同志出于一种历史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做了大量基础性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学院几十年来各方面的积累和这些同志默默无闻的奉献,这次教委也不会把这么一笔专项资金给学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有序地推进戏博馆项目建设。请各位专家来,就是想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好事办好。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学院有自身的优势和强项。
与会专家王邦雄发言:鉴于学院现状,空间、财力人力物力均有限,而科技和信息是我们学院地处上海的最大优势,所以数字馆是我们最应该抓的,要做成全国的戏剧信息中心,要把戏剧转化为艺术化的戏剧场景,办好活体演示,突出“艺术馆”的形态。
叶长海教授表示:办博物馆不必求全,除了数字馆之外,物理馆和活体馆都可以先做起来,具体可从京、昆、话剧三个剧种入手,依靠我们的优势慢慢铺开,对于实物的收藏,一定要尽快,否则随着愈来愈多老艺术家的离世,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将消失。
著名剧作家、我院兼职教授罗怀臻认为,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是学院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到建馆思路上,还是应该坚持“大戏剧观”的理念,目前建馆重点应放在建设“上海百年城市戏剧”这方面。他同时还建议将莲花路校区馆建成最有特色的中国戏曲教育馆。
丁罗男教授也认同博物馆两年来的筹备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他认为,办博物馆不要贪大求全,要依据现有条件打好基础,手稿、实物、数字和活体演示都不能偏废。要抓紧时间赶快做起来,一点一点积累。
张培�教授认为,博物馆值得做,但要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和项目定位。要注重展示的手段,展示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媒体呼吁、宣传,让全社会知道有这么一个博物馆,知道戏剧文化遗产抢救的意义,从而带动更多人向博物馆捐赠实物和文献。
戏曲学院陈为�老师发言指出,莲花路展示厅主要应以京昆艺术为主,以海派京昆名家名作为主,还有各地方戏曲中主要的剧种,都可以做成专题性的展示。
院领导孙惠柱也就如何建设博物馆做了发言,提出博物馆和校史馆应分开建设,和图书馆、陈列馆等也应有所区别。
会议最后,由楼巍副书记做了简短的总结讲话,他肯定了博物馆项目规划大纲的主要方面,认为目前的规划大纲符合两校区实际,建设目标和进度的确立科学合理,具有实际的可行性。建议尽快抓紧落实。(图/雨田 文/李歆 编辑/雨田)
图为座谈会现场
图为楼巍副书记做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