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昆剧团成立30周年,又恰逢汤显祖巨著《牡丹亭》创作完成410周年,借此良机,上昆推出“临川四梦”,这就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其实从历史上看,自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昆剧在舞台上就只剩下折子戏了,当然这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都有一些好看的折子戏留下来,但并不多。现在重新再演,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继承过程,而是一种独特的创新过程。折子戏的动人丰姿,如要完美地继承下来,也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与艺术灵性,而“全本”戏没有前人的演出样式可以依傍,这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所以,我始终认为,像“临川四梦”、《长生殿》等剧作以较完整的面貌在舞台上呈现,都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双重考验。
这样一种古代剧目的完整演出方式,之所以会在当今的世纪之交实现,一方面,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有关;另一方面,也同观众的观剧心理有关。因为今天的观众,对片断的零星演出已不满足,而对名家的创作全貌以及名剧的全本内容有着更多的期待。不同时代的观众对文化艺术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上昆抓住了这个历史机缘,率先推出了全本《牡丹亭》、全本《长生殿》以及现在的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全体,这体现了上昆艺术家的胆识和战略眼光。
“临川四梦”是400年前的国人之梦,而能尽快亲临剧场看到“临川四梦”已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上昆圆了我的梦,也圆了很多昆曲观众的梦,更圆了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人的美梦!
(编辑/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