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静安打造现代戏剧谷”

发布时间:2009-01-25作者:访问量:155

  《文汇报》近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记者张裕的文章:“静安打造现代戏剧谷”。读后令人感到很有收获。

    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静安区拥有丰富的剧场和戏剧资源。以南京西路―华山路为轴线,以美琪大戏院为起点,经百乐门至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这个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S形带状街区,将“对标”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打造成“上海现代戏剧谷”。这是从近日举行的静安区人代会上传出的信息。“戏剧谷”将探索现代戏剧的国际化、产业化运作,面向世界集聚策划、创作、演出、营销团队,以文化氛围服务、完善商务环境、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从规划图上看,这片“黄金谷地”还云集和挖掘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它不仅集中了美琪、云峰、上海商城剧院、百乐门舞厅、儿童艺术剧院等10多家各类文化演出场所,还有以“梅泰恒”(梅龙镇、中信泰富、恒隆三大商场)为标志的时尚购物区,以上海展览中心和波特曼丽嘉大酒店为标志的宾馆会展区,以协和城为标志的休闲娱乐区,以及陕西北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区,这个带状街区还紧邻以SMG为标志的信息传媒区和巨鹿路文化景观线――现代戏剧产业与现代国际商务有望共生共荣。  
  
    静安区区长张仁良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片“黄金谷地”位于上海文化发展东西、南北轴交汇的中心地段,拥有“文化枢纽”的空间方位,具备了纳入上海发展文化大都市核心产业首选地段的现实优势。同时,这一地区拥有10万楼宇白领、日均20万的商务客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推出‘现代戏剧谷’是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超越中心城区同质化竞争的‘蓝海’战略,是推动‘国际静安’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静安迎世博600天的重大文化项目。”静安区委书记、“上海现代戏剧谷”管理委员会主任龚德庆说。实施这一战略,是看中了这片“黄金谷地”里蕴藏的上海历史文化积淀。美琪、百乐门等均为海派文化缩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歌剧院、上海爱乐乐团,全国领先的多媒体创意设计空间、创意大师霍金斯工作室、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也都落户于此,名人、名院、名团、名品等丰富资源,将可提升“现代戏剧谷”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发散出海派文化的亲和力。  
  
    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直接策划和构思下,从2003年起,静安区参与启动“上海戏剧大道”的规划和建设起,先后完成了一系列剧院的改建;建立了以创意学院为核心的上戏创意产学研基地,成立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上海青年舞蹈团、上海青年影视话剧团;形成了良好的戏剧文化氛围。2004年以来,这一区域的演出剧目有200个,其中新创剧目80多个,观众达40万人次,演出约2000场次,积累了市场经验和观众人气。这是社区联动的文化成果,也是现代戏剧谷理念产生的契机。
  
  “上海现代戏剧谷”在功能形态上设置为“一轴三区”:以南京西路―华山路现代戏剧产业发展为一轴,围绕它细分为各有侧重的三个产业区:美琪大戏院-商城剧院-上海展览中心-云峰剧院现代音乐剧产业区;百乐门多媒体戏剧产业区;上海戏剧大道-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剧院都市话剧产业区。目前,“戏剧谷”项目多头并进,剧院周边环境改造、舞台硬件修缮更新、演艺经纪项目运作均已启动。  
   
    据悉,“上海现代戏剧谷”第一个演出季定在今年5月-7月,演出的剧(节)目有现代音乐剧、都市话剧、现代歌舞、时尚戏曲等,包括开幕大戏林兆华的《樱桃园》(备选),举办国际音乐剧主题论坛,来自百老汇的音乐剧秀以及10台30场多种戏剧演出。“戏剧谷”将力争通过两年运营与整合,使全年演出平均达到30台150场。  
  
    上海戏剧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近日在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落成典礼上也表示:我们注意到静安区有“建设现代戏剧谷”的规划,我们可以联手把这个规划设计和落实得更好。去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我们与静安合作曾经创作了第一部中国的展览情景剧《岁月1978》,相信今后还可以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领域进一步合作。

    余秋雨教授也表示:静安区在文化发展有很多优势,他们也聘请我担任文化发展的顾问,我想,今后我能够为静安的发展做贡献。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方世忠透露,静安区政府已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孵化和文化助推,并广邀中外知名戏剧公司和演艺机构参与运作经营。区政府还将制定一系列倾斜政策,补贴演出成本以降低门票价格,惠及更多市民。他说,集中了49个剧院的伦敦西区2007年吸引观光客1363万人次,纽约百老汇每年门票收入高达5亿美元,总体收入超过50亿美元。“上海现代戏剧谷建设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的百老汇,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戏剧产业核心区,成为服务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文化产业新高地。”(文、编辑:白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