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剧本:“幸福教育”闪亮特色办学“台词”

发布时间:2010-01-25作者:访问量:109

以艺育人搭建成长“剧院”  以特办学成就幸福“家园”

剧本:“幸福教育”闪亮特色办学“台词”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办学理念深化高中教育内涵

    以中考一般成绩进入上戏附中的学生是否还能感受幸福?学校教师是否应当走出以升学率为唯一兴奋点的狭隘?办学的基点是否应当放在学生的幸福奠基上?上戏附中通过办学实践,回答会非常干脆:“是”。
    学校于2003年提出了“幸福教育”的概念,2004年成为上戏附中,2006年,在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学规划中开宗明义:实施“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在上戏附中,有着自己的“剧本”,概括性经典的“台词”是:制定适切的教育目标,形成师生自信发奋的学习态度;创设宽容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身心愉悦开发潜能;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促使教师积极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石。
    2009年12月,学校高分通过了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验收,走出了一条初具特色的办学之路。令校长宋保平引为自豪的,并不只是多少学生考上艺术高校,而是师生对“幸福教育”的高度认同,“这是含金量极高的办学价值,也是体现共同幸福的快乐指数”。一些专家激动地评价:上戏附中真了不起;上戏附中的学生真幸福;经过努力,学生将来会更加幸福。
    将充满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化为师生丰富多彩的成长旅程,上戏附中高品质办学“导演”出了特色高中的精彩“一幕”。2009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通过“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验收,便是例证。
   
教育本质:办学要让学生感受“幸福”
    学生在校幸福与否,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尺。
    有位家长陪着她的儿子来学校开证明想出国,她对老师说:“原先我儿子进你们学校的时候,我只知道你们的录取分数线在静安区并不高。但在这里读了三年,现在他在大学读书,与来自各个区的学生在一起一比较,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表现,他都拔尖,你们学校真的很不错,有严谨的学风、校风,他现在有这样的表现,我已经很满足了。”
    显然,学生是可以被成功所唤醒,感知幸福的。上戏附中就是开启学生幸福闸门的钥匙,教师们坚信“幸福教育”能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幸福体验。
    在非义务教育中,升入重点的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只能是少数,片面的评判标准使教育培养了少数“成功者”,抛弃了大量的“失败者”。要改变学生的失败心态,必须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努力不断取得成功,用成功的幸福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率,再扩展优势,争取更多的成功。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当,教育教学内容的适度,评价体系的适切;还强调教师对学生适当的关爱,以焕发学生精神活力,激励其发愤努力。在学校,《幸福课程》作为校本教材,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现在,学生觉得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触发剂。他们发现,在学习中寻觅幸福才是现在的学习生活的真正内涵。
    学生在上戏附中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他们是幸福的。一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信心。学生小周有一次在校外参加活动,她向别人介绍说“我是上戏附中的”,旁边就有一个同学马上接过话说:“你就是那个作文很好的学校”,她说她当时很激动、很骄傲。上戏附中的教育让学生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这就是“幸福教育”的结果。
    画外音:“幸福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给以全面关照和提升的教育,它不仅要让学生从生理上得到幸福,也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关照学生心理幸福;关照学生个性方面的要求,滋养其社会性的幸福情感,最后实现既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又能张扬个性的目标。
   
教育本源:教书要让老师创造“幸福”
    上戏附中教师明白,用自己的人格素质去影响学生,把自身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变成学生的一种内在素质后,就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创造、享用幸福的能力,让他们最终成为自身幸福的设计者。
    为此,教师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制定“诠释幸福”主题教育活动课程计划:高一年级围绕“幸福地走进温馨教室”主题展开;高二年级围绕“温馨教室里的幸福生活”主题展开;高三年级围绕“温馨而幸福的上戏附中”主题展开。通过不断地寻找到身边的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明白生命的意义。
    学校还组织开展“人物造型秀”、“亲近文学”名家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学生通过音乐作品赏析、现代戏剧小品与戏剧片段的欣赏,提高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能分辨生活中的美和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卓绝,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宝贵,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通过短剧表演,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项演出,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学生不计名利、宽容奉献精神得到了发扬。
    如何打造“幸福课堂”?生物教研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五味”,提出教学内容实用味、实例选用可读味、语言表达艺术味、教学方式参与味和师生交往人情味,“五味俱佳”,即教得有“味”,学得有劲”。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得的幸福感、习得的成就感。
    画外音:“幸福教育”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乐趣。师生的共同发展最后必然带来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谐向上的价值观体系,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石。


从“好笑”到“好说”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但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议论风生的。“幸福教育”,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和人生价值的新型教育,当然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理解的。积淀,才最有发言权。
    在上戏附中,曾出现过这样的“景象”,一位老师回忆说:2003年暑假,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当时也是在410室,屏幕打上了“培进让我终生幸福”8个字,当时很多老师一走进来,马上就忍不住笑了,为什么笑?笑什么?这位老师心里在想,很多老师都会有答案,可能觉得这个口号有点夸张。然而,到了2007年,还是这位老师,却平静而又深刻地说:“我想今天讲到‘幸福教育’,我们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理由说我们走在‘幸福教育’之路,我们有底蕴说我们的‘幸福教育’让师生有了幸福感,我们有资格说我们办了一所幸福学校。”
    怪不得,如今,教师争着在学校“幸福教育”论坛上幸福地叙事与评说。从“好笑”到“好说”,深刻反映了学校办学思想深入人心。连一线教师都能头头是道地讲述办学理念,这样的认同感无疑是办学的一股强大力量。

“幸福教育”感受教育幸福

宋保平

    办学理念,在一些人看来,仿佛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其实它是嵌入办学核心的。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上戏附中的“幸福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先进“主题”在具体办学实践中的出色“表演”。幸福,应当贯穿人生的旅程;“幸福教育”,就是引导师生从激活生命活力角度,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价值的体验与过程,既着手于校园,也着眼于未来,既关注校园幸福,也关注校外幸福,既关注眼前幸福,也关注未来幸福。总之,让教育产生幸福,让幸福陪伴生活。
    高中教育从单纯的升学提升到幸福的给予,这不是策略的改变,而是战略的选择。教育只有在校园幸福的“演绎”追求中才有师生观众的“喝彩”。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长)

(本网编辑/谷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