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上海美术大展·2011’上海设计展”于9月15日—1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此次设计展是继上海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冠誉之后的一次汇聚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的盛会,所有参展作品都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示出对于当代人文精神的诠释。本报邀请本市部分创意设计专家、学者,对当代上海设计产业现状作出评论,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
迟志刚: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都对我们提出了与传统的产业模式大不相同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人已经昂首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时代。
设计是上海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文化产业之一,是构建多元化产业主体的一股新兴力量。设计的核心在于原创能力——这是上海体现发展活力和潜力、实现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动力之源。为了搭建创意设计人才的交流平台,激活更大的原创能力,更好地推进都市创意设计事业发展,“上海美术大展·2011’上海设计展”本着开拓创新、塑造和激励设计创作热情的理念,力争推动上海创意设计产品丰富和产业升级,并开展全球设计领域内的交流合作活动,提升上海设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造一个高品质、专业化的国际性“设计之都”。
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平面、设计、工业、数字媒体、手工艺等各领域的设计作品,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设计师的智慧才华,反映出当代创意设计领域的崭新成果。半年以前,参展作品征集公告一经公布,就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业内设计工作者积极参与,参展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思新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上海文化发展进程中,设计的作用和影响将越来越凸显,它会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沈唯:上海有很多富有特色的设计,比如在建筑设计领域有各式花园洋房、石库门以及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其中像外滩欧式建筑群、新天地石库门改造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八万人体育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上海科技馆、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建筑设计;在园林设计领域有豫园、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延中绿地等等,历史上的张园等园林与花园也是非常有名;在广告设计领域,有各类公益广告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等等,广告设计丰富在街道、商店、公交车等公共环境中,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传媒中随处可见。当然,上海传统月份牌的设计以其中西绘画技法的交融和大量摩登的题材和形象成为上海广告设计史上的经典;在工业设计领域中有金星牌电视机、永久牌自行车、凤凰牌自行车、张小泉刀剪等等,现代的各种大小工业设计更是进入千家万户、弄堂马路……
总之,上海设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融合着国外的设计养料,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设计出许许多多或是经典、或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设计艺术作品,这些设计与上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经济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以及海派文化特征密不可分。上海的设计正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设计的发展潮流中谱写美好的篇章。
吴国欣:首先,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两件事——第一,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产品带来巨大的附加值;第二,设计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审美价值取向。
其次,设计往往伴随着技术、工艺、材料、信息等领域的创新。处于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设计,在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探索和融合的过程中,使艺术、材料、工程、科技在创意产业中实现了互相贯通,从而对传统行业的转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设计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可以达到更好更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可以激发设计的灵感,做到有的放矢,不断突破和创新。
再者,传统文化是设计的根基,好的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设计与文化的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的距离正急剧缩小,文化交流愈发便利和频繁。但与此同时,文化的趋同性症候也日益显露。如何引入传统文化,挖掘蕴涵深处的传统精神,从而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于传统精神的领会和认同,并结合现代审美和高新科技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是打造创意产业本土化、民族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关键。
中国的创意产业正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深刻领悟到设计在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抓住以知识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经济的客观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创意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张同:人们从愉悦、乐活的使用状态中接受了“苹果”,表现出对背后技术在台前表现的高度认可,但对如何使技术转变成温柔的表现,往往并不清楚。我们都知道,技术以纯粹而专业的内容构成,对非专业人士大都是冰冷的感觉。制冷技术若没有集成为空调产品形式,合金材料若不融合到产品的具体部件构成中,人们对它们的感受是体会不出人性需要的温柔的。所以,它们都依托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技能、设计知识的融合等内容,寻找和挖掘人们的最大化需求、具有可持续的方式、推进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产品内容构成和表现形式,把各项技术融合进去,向人们不断推出能提升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集成式产品,其中隐性地包含了各项新技术的成果。技术成果一定要依托设计的再演绎,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出现,并能直接地感受到所提供的功能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方式、交流方式、价值感观、个性内容等。单纯的技术只有通过设计集成的再表现,才能给予人们深刻而迫切的感受。当代设计,把现代社会推向了又一个生活品质、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的新阶段,以设计的内容构成、对生活的触角感知、人性的体验方式、社会观念和意识潮流的最新探索,运用设计使各项技术构成充分表现出对人、对社会的温柔特性。设计的力量,是以最温馨的方式推进社会不断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汪大伟:随着多元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设计明显落伍。于是,“永久”不永久了,“蝴蝶”飞不起来了,“红灯”也不亮了,“上海”牌腕表也被各类电子报时替代了。但这“四大件”本身的功能并没有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只是新的品牌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了。从中可以总结出以下有意味的几个方面,首先,改善生活功能、提高生活品质是设计的永恒主题。当代设计师应该为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作出不懈努力;其次,设计应随时代而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样,人们开始注重设计的人性化细节,追求独特的品位,一些美好的设计产品甚至可以改变和提升人们惯有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再次,设计应该进一步引领美好生活。设计应成为科技与生活的纽带,是衡量和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一种美好的造型设计可以激发人们的丰富想象力,憧憬更美好的未来。设计师是创造当代文化的推手,当代文化又孕育全新设计理想,设计始终引领文化发展与进步。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时代转型时期,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吸取前车之鉴,超前做好知识储备,应主动参与、大胆尝试,对信息化时代的新生活方式作出合理揣摩与大胆构想,提出前瞻性预测,否则又将面临新的淘汰。
韩生:几乎所有的原创设计都需要加强保密措施以保护原创,如达·芬奇的笔记手稿是反写的;贝聿铭设计事务所的第五层最核心的设计室只有少数人员可进;几乎所有公司和研发机构在聘用人员合同中必然有这样的条款,及对于本机构的设计和数据不得外传的条款……原创价值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而一旦一个新款设计出炉并得到市场接受和价值释放,一大批跟进的抄袭、模仿、克隆、盗版,甚至改版、恶搞蜂拥而至,甚至形成了一种“山寨产业”以及一种“山寨亚文化现象”。“山寨版”的出现既印证着某个原创的成功,但同时也损害着这个原创设计的权益。虽然保护如相关法规也有不少,但其边缘和缝隙空间依然巨大。
对于上海来说,要实现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新和创意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成为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上海冠以“设计之都”的称号,一方面是鉴于这个城市的设计历史积淀,一方面也体现出国际上对上海发展的新的要求。目前被授予“设计之都”城市的一大特点是,它们并非是已经成熟的超大都市,而是设计行业成为当地经济推动的重要元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设计”,从原始创新、跟随创新到集合创新,上海和整个中国的设计界和产业界任重道远。(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