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上戏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邀请,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著名莎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吉尔•莱文森女士,率领由英美等国莎学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于10月14日访问我校。党委书记楼巍、院长韩生与代表团举行会谈,并向这批在国际莎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颁发了上戏文创中心荣誉顾问和特聘研究员证书。
“莎士比亚的春天在中国”,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莎学界对中国莎学事业所给予的崇高评价。这一评价与中国莎学界的两件大事,即“中莎会”成立和莎剧节成功举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上戏在这两件大事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群众迫切渴望了解世界文化。在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戏剧学院于1984年牵头成立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会”),推选曹禺先生任会长。1986年,经“中莎会”发起,由“中莎会”和上海戏剧学院等联合主办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上戏不仅奉献了受到极大关注的开幕大戏《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也是整个莎剧节的中心。这次莎剧节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剧团在短短数日内集中演绎了29台莎剧作品,占了莎士比亚全部剧作近八成的比例,震动整个国际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4年,上戏又与“中莎会”联合主办了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进一步推动了中外莎学界的交流。两次莎剧节极大地促进了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演出、研究和传播,也为中国莎学赢得了国际地位,戏曲演绎莎剧、经典剧作的现代表述等成为重要的实践现象和学术议题。此外,莎剧节还成功吸纳了社会资本参与办节,被认为是上海文化产业的发端之一。2008年,1986年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被收录在《上海市科技教育党委系统改革开放三十年实录》。
带着不断同中国莎学界深化交流与合作的美好愿望,国际莎学会代表团此次来到了在中国莎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戏。楼巍书记向来宾表示,上戏是中国莎剧演出和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当年我们尽了应尽的责任,今后还要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国际莎学会给予支持和指导。韩生院长在会谈中指出,莎剧节的举办是中国文化向世界开放的重要起点,标志着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开始与世界全面接通,影响至今犹在。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超越了地域、民族和时代,既连接着传统,又非常具有现代性。对于艺术院校,莎士比亚更是永恒的主题,上戏今后将大力推进莎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并为此提供服务和支持,因此今天的相聚既是对历史的纪念,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上戏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福良,与来宾愉快地回忆了两次莎剧节的盛况,并把1994年莎剧节时制作的纪念T恤和莎剧节开幕闭幕封赠送给客人们,这意外的礼物令他们惊喜不已。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戴安娜•欧文博士是莎士比亚故居管委会主任,她说今年六月温家宝总理访英时,专程前往莎士比亚故居参观,并强调了莎学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她特别提到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中国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同一年逝世,希望上海戏剧学院能借助这一契机,与国际莎学会合作举办相关纪念活动。韩生院长表示,这一建议非常有价值,上戏将把它列入学校计划,着手进行筹备。
会谈结束后,宾主双方在上戏校园的莎士比亚雕像前合影留念。随后,吉尔•莱文森教授等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举办的“文化创意名家论坛”上,作了题为《21世纪国际莎学演出》的专题演讲。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再次体现了莎学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文:方军 图:佳奇 编辑:榕树)
图为会议现场
楼巍书记向国际莎学专家发聘书
韩生院长致欢迎词
国际莎学家代表团在上戏莎士比亚雕像前留影
国际莎学会主席吉尔•莱文森在“文化创意名家论坛”上作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