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致理想
一场以上世纪60年代上海援疆知青为背景的文化援疆话剧于4月24日至5月8日在上海宛平剧院进行演出。主要讲述援疆知青刘婷婷及其子女、眼科医生刘秦坚持奔赴支援新疆为主线,讲述了刘秦及其父母两代人坦然面对生活与事业磨难的故事。虽然他们一家人经历了分离、感情纠葛和事业选择上的冲突,但这一切最终并没有阻止两代人对幸福的追求。
关于《沙枣花香》首先出来的是“文化援疆”。于是让我们想起了近代历史上无法忘却一段关于上海第一批支边青年带着上海彻头彻尾的都市概念,满怀理想把自己的生命、或者全部的青春都贡献给了遥远的大漠戈壁支边,而那时新疆除了大漠便是荒芜。
而务必要强调的是,这段承载一大批知青的历史却很少有人去回忆、或者颂扬这批人的精神。雷国华导演如今带着承载那一代人岁月的历史演绎出了关于新疆支边青年的第一笔。
“今天的的年轻人和过去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是在一个极端物质的前提下,我们来做这个戏特别有意义。”雷国华导演说“现在的人很少去谈梦想或者理想,现在年轻人的理想过于具实、物质化。比如编剧,最高理想是知名和赚多少钱,但过去70年代80年代,理想是思想概念和精神化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所缺少的。”
那个贫困时代的无条件献身与现在富裕生活的献身有条件形成了强大的对比。而导演与编剧的目的,便是唤起人们“现在也应该有这种无条件的献身精神”的意识。
雷国华导演说,这是她去新疆并且采访了很多新疆知青后,带着还愿的心来写这个戏。“采访老知青的时候,我们由心底叹服这些老知青做出来的贡献。30多年没有人敢触摸这些题材,为他们写那片生活,写我们所不熟悉的。这对我们都没有什么好处,只是对他们好处,但我完成了。跟他们在一起会有一种真的感动,会把新疆的民族特色、荒芜、悠久的概念和我们内地文化做了一个架构之后,会发现,我们诉讼过去的,是曾经的一种精神文化、精神文明。新疆太大了,占中国的6分之1,我们融合过去的内陆文化带来的文明,这批人必须有人去写它,需要有人去知道。他们骨头里的尊重,需要被更多的人去叹服。”
这段历史不见得回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种英雄题材,非常磅礴,非常宏大,动不动主题性的戏剧。总使人感觉到那么虚假,而这出《沙枣花香》最动人的地方,便是真实。
故事里讲述老知青当年的一段爱情、一段婚姻,但是这段婚姻并没有完成。等知青有了孩子后,这个回族父亲就失踪了,30年之后,他的儿子再去寻找他的父亲,然后他的妈妈再回去认他的父亲,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纠葛,也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文的象征。
“《沙枣花香》源于一本援疆日记,一本诗集沙枣花香。我在它的字里行间看到那些风土人情和现代人对那片生活即渴望但实际上又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当我们在创作时,不需要多少构造,最基础也是最朴素的,便是每一句话都打动自己,艺术不是拷贝,是需要灵魂。沙枣花香找到了它灵魂的壳。它展现的是我们的人文情怀,一定是我和这些编剧的人文情怀。不要去在乎因为它是写新疆,我们没有在新疆生活过就没法写?不对,现在了解新疆的方式有很多。但我到了新疆就发现的确不一样。它的壮观、质朴、它那倔强的一面、它有它不认同你的一面,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理解的。”
“而在改动剧本的同时,我们也会把剧本读给知青听,他们是否认可,他们是否感动。从人性的角度,人文的关怀,写的动人动情。这次我们实现了这个理想,从演出到今天,不管老少,看完都一句话‘太感动了,我们流泪了。’而且很少人去质疑什么。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情感是真实的。”
同时作为编剧的雷国华导演也提出,当我们学生要尝试写年代戏的时候,我们对待那段历史也未必是熟悉的,但当你要去写的时候,就回去关注那段曾经发生的人的命运,和曾经有过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你就要去开掘它,网上也好,现代人写的散文、诗歌。怀着一种心怀,与外界并不融合,它就是一个艺术的概念。不要为写历史而写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去写历史,要有自己的体会,可能心境和思想都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天怎么看待那段历史,你对那段历史和人物,是怎么解释它的,这是关键。
在舞台展现的时候,雷国华导演强调所有人都要有“大的心”。不在乎自己有多年轻而是要把自己融入戏中间,感触沙漠和黄浦江,其实它们在某种视觉表体上融会贯通。黄浦江有浪,大漠也有浪,全是沙的海洋,当黄浦江与大漠融合在一起时,它就是土地的概念,山河的概念。”
心怀也如此。世界其实很小,人和人之间有隔膜,但是这种隔膜是可以化解的。所有的艺术还是在于我们极具一种思想,特别是今天我们缺少思想,因为我们今天太务实了,年轻人动不动就看见了困难,理想逐渐变成了虚无主义。
沙枣花香最后结束了,但是所有的梦都实现了。戏中间30多年,圆了老一辈上海支边知青的梦,关于那时他们为祖国贡献的理想,他们骨子里的尊重。圆了导演和编剧还愿的梦,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成功的喜悦。“如果你要是想圆这个梦,就一定有机会去圆,就怕你自己不想圆。”这是我在采访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
那些支边青年的理想,三十年间有的种种遭遇,但那都会过去,只有一个,你是否坚持寻找你自己。坚持了,看到的自己就是光明;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我后来查了沙枣花这一株植物。其实真正的沙枣花在冬天很丑,其貌不扬,但是一到春天,如同桂花一样扑鼻的香味。它的果子很涩很酸,却是在人们缺水缺食物的时候,吃了它可以活。
现在我们追求的美是虚无的,什么叫美,这种叫美,美是给人给他人带来生命,养育别人,奉献精神,才能叫做美。而我们现在对美的概念被完完全全曲解了。
“而我想的,就是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集体的沙枣花的精神。并且为了这种精神,当时4个编剧编剧分头写了两稿,前后6-7个月的创作。”雷国华导演顿了顿,“当你在追逐理想的时候,不要绝望,创作就是这么艰难,但是当你通过这几个月的艰难,你在今后的生活都会给你提供良性的历练。”
年轻的时候,追逐理想容易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受打击。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搞艺术,一定不会过的很潇洒。
致令我们无比钟爱的理想。
(文:学生记者 李宜橙 编辑: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