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舞蹈诗《极境》创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1-11-23作者:访问量:230

        11月20日,新媒体舞蹈诗《极境》实验演出创作研讨会在上戏佛西楼成功召开。在韩生院长的主持下,会议邀请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杨惠根主任等南极科考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前任副主席陈积芳,以及上戏副院长张伟令、上戏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葛朗、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凌桂明、舞蹈学院副院长杨新华等专家与《极境》总导演刘志新、编剧魏东晓、编舞余霄、影像设计郭金鑫、服装设计全金、声音设计陈功、作曲房绍卿等剧组主创人员,一起为《极境》的深入加工和创作出谋划策。
        回忆三年来的各种压力、技术难题,都被一一克服,大家由衷地感叹从最初的概念策划,到今年十月中旬实验演出的一路创作艰辛与快乐。犹如南极科考队员征服一座座高海拔的冰山,在漫漫如“极夜”的过程中,寻找“艺”与“术”的最佳融合内容与方式,总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舞台上。最终,诗般的舞蹈、如梦的影像、震撼的音乐在十月的上戏剧院带给我们的是至纯、至美、至险、至乐、至真的新媒体舞蹈诗《极境》。
        在总结过往的同时,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剧本内容”、“舞蹈语言”、“音乐个性”、“新媒体互动”这四个方面提了许多诚恳的建议。首先,韩生院长肯定了《极境》实验创作演出的成绩,并强调该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研讨会把奋战在第一线的南极科学家们请来,就是要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而修改创作。陈积芳先生从“黎明女神奥罗拉”入手,深刻剖析了女神对于整部戏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剧本内容、新媒体影像、服装、道具、音乐等方面阐述了宝贵的意见。前南极科考中山站徐霞兴站长结合自身丰富而传奇的经历,讲述了民族自豪感与《极境》剧目的关系。杨惠根主任从表现人类共同精神的角度,对五幕剧的名称、音乐、极光的表现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想法。来自上海大学数码影视学院的刘兆君老师和上戏电视艺术学院的赵武老师从新媒体演出的形式出发,谈了自己的意见。
        舞蹈学院的凌桂明、杨新华老师肯定了《极境》剧目在内容题材和舞蹈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并就群舞、独舞的编排提出了更进一步修改的设想。葛朗教授从哲学的高度分析《极境》创作的本质是对于现代精神的表述,诠释了挑战人类的极限,追求极境的态度。张伟令副院长从观演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字幕文字、影像画面、舞蹈表现”和“观众想象空间”的关系,表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韩生院长从“电影影像融入戏剧”的创作历史谈起,结合虚拟实验室多年来的原创新媒体剧目《乐影》、《文明图腾》等,阐述了新媒体剧目的艺术价值,同时,对《极境》的“舞蹈动作与空间结合”、“表现极地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剧本、舞蹈编舞、音乐创作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强调在接下去的创作过程中,要以南极科考的故事为背景,使《极境》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创作、可深化的创作,鼓励大家在明年的科技艺术节上呈现出极致佳境。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为韩生院长在《极境》创作研讨会上发言

  

图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杨惠根主任在《极境》创作研讨会上发言

图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前任副主席陈积芳在《极境》创作研讨会上发言

  

图为上戏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葛朗老师在《极境》创作研讨会上发言

图为上戏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凌桂明发言

(文:俞玮娅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