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影视导演MFA作品影展成功展映

发布时间:2011-12-15作者:访问量:294

从入学至今,2010级的研究生们已经在上戏走过了一年半的学习生涯。12月13日晚,在新建成的米亚中心,10级MFA影视导演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的三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小小世界》的导演张聿从孩子的视角拍摄了一部时长19分钟的故事片。故事讲述了可爱的男孩潇潇因为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而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潇潇和每个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相信的事物,并且和朋友一起相信着保护着这个奇妙的世界。然而,或许内心深处坚信的东西崩塌了,潇潇才真的从小小世界中长大……影片中的动画效果制作精良。众所周知,影片难拍有二,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动物。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片必定会花费导演更多的精力。影片的基调定位将孩子绚丽斑斓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红色记忆》是一部纪录片。导演唐佳佳毕业于浙江传媒大学,这次的拍摄是她来上戏求学后的第一部作品。该片融合上海与山东两地的采访,叙述了王尽美劣势的后人王继荣入党的过程和对曾祖父从空间到心灵的追溯过程。

故事片《发烧》则是通过讲述一段亲情和爱情的纠葛故事,展现了现代人发烧无力疲软的生活状态。本片虽然是当晚最长的一部,但是叙事尤为清晰,开头和结尾的电影感让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的导演汪丹妮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本科时就开始进行短片创作并且从未停下创作的脚步。电视艺术学院院长赵蕴颖在当晚的放映中就提到,同学们的努力让她感动。她至今仍对汪丹妮毕业作品---------在内蒙古创作的《离离》记忆犹新。吴保和老师同时也提到,创作需要恒心,需要毅力,但是更需要绝对的热情。今天的三位导演都在为自己的创作而努力,张聿的片子在辽宁抚顺拍摄完成,唐佳佳的作品横跨上海山东两地,汪丹妮的作品在安徽铜陵拍摄,十天总共睡眠没有超过十几个小时。

本次拍摄的作品为全日制MFA的中期汇报。由胡雪桦,赵武,吴保和三位老师进行指导。全日制MFA的教学以实践创作为主,同学们要在三年里创作两部相对成熟的影视作品。同正规的剧组不同,学生作品在创作时要面对的困难更多,资金的整合,人员的调配,器材的运用都是对同学们的挑战。在影展的最后,胡雪桦老师谈到,他很高兴在三部作品中都看到了一定的思想的重量。好的作品不是说要拍多大的规模,而是导演能将自己所想传达给观众。但同时,同学们的作品在有些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到更好。赵蕴颖老师也从编剧的角度给出了修改意见。赵武老师也同时希望在场的同学们能够以这次的影展为借鉴,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学生记者 丁邵峰   图:学生记者 林昆鹏   编辑:佳奇

图为影展现场

图为主创与观众互动

图为观众与《发烧》的导演汪丹妮进行交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