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蓉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发布时间:2011-04-26作者:访问量:280

201242414时,著名舞蹈艺术家胡蓉蓉追思会在上海静安宾馆圣地亚哥厅举办。活动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共同承办,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主持。

首先播放了资料片《我们永远怀念您》,再现了老师的艺术人生。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和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分别讲话,高度赞扬老师为舞蹈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张生泉、林泱泱、汪齐风、辛丽丽、杨新华、王国俊、蔡一磊、吴洁、杨洁等艺术家、生前的同事、学生和胡老师回忆录的作者深情回顾了胡老师严谨的创作态度、严格的教学风范和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胡老师长女罗宗放女士回想起母亲的言传身教感人至深。

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编导胡蓉蓉同志于330因病逝世。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为她不懈的艺术实践、崇高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深深感动,相信这些宝贵的财富将在今后中国的舞蹈事业中继续发扬光大。

胡蓉蓉生于1929218,中共党员,曾历任上海市文联第三、四、五届副主席,上海市舞协第一、二、三届主席,中国舞协常务理事,是上海舞蹈界的领军人物,她的离去是上海舞蹈界的一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胡蓉蓉为上海的舞蹈教学和舞蹈编导倾注了满腔心血,在教学过程中,她努力学习传统戏曲舞蹈和民间舞蹈,探索芭蕾艺术的民族化道路;她在教学上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培养了一批在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舞蹈家;由她主政的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积极参与“上海之春”的演出活动,为满足舞蹈观众的需求、繁荣上海的文艺舞台,积极推出舞蹈新人和新作,为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参与编导的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就是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舞台的。

胡蓉蓉同志早年在俄罗斯芭蕾老师索科尔斯基创办的芭蕾学校学习芭蕾,展现出表演天赋,深受观众喜爱。她先后在《葛蓓莉娅》《睡美人》《天鹅湖》等芭蕾舞剧选段中扮演女主角。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创办上海市舞蹈学校被提上议事日程。胡蓉蓉不但参与筹建过程,担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还亲自带教授芭蕾课和排练课。作为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蹈家,虽然自己深受俄罗斯学派的影响,但她对本土芭蕾人才培养倾注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决心摸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法。她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感悟因材施教,通过严谨的教学和编排舞蹈原创作品,训练的学生脚尖基本功扎实,稳定性好。她带教培养的学生中,有《白毛女》主演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等著名舞蹈家,有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夺得奖牌的中国获奖者汪齐风、如今担任上海芭蕾舞团团长的辛丽丽、担任上戏舞蹈学院副院长的杨新华,以及在国际比赛中摘金的蔡一磊、陈雁等。可以说,没有老师倾注的心血,就没有这批芭蕾演员今天的成就。

上海舞蹈学校成立后,为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剧,胡蓉蓉与舞校老师们又投入到了《白毛女》的创作之中。她参与编导的《白毛女》,采用了古典芭蕾的语汇,融入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艺术的元素,成功塑造了喜儿、王大春,以及黄世仁、穆仁智等形象,该剧也成为至今仍长演不衰的经典作品。上海芭蕾舞团于1979年组建后,担任团长的胡蓉蓉又把曹禺名著《雷雨》改编成了芭蕾舞剧,对芭蕾的革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该剧虽只有8个人物,但她运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等手段细致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角色个性十分鲜明,舞段也优美流畅,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曹禺也在观看后撰写文章,充分肯定舞剧取得成功。胡蓉蓉还是建国以来第一位被国家派出的国际芭蕾评委,多年来,活跃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屡屡获得上海以及国家的奖项。

胡蓉蓉同志一生矢志不移地追求先进文化。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心投入舞校的创办和人才的培育,还是潜心创作经典民族芭蕾舞剧,直到晚年重病在身她仍积极关心舞蹈事业发展,始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观。如今她虽离我们远去,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财富将继续激励我们前行。(文、图:舞蹈学校  编辑:榕树)

图为追思会现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