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注定了技术的革新,新媒体技术作为其中之一,发展至今创造、衍生出了更为丰富的媒介,更多的形式,更新的内容……相比60年代斯沃博达的灯光与舞台空间的“魔术”,今天的新技术对于舞台创作者来说已经到了“奢侈”的地步。而怎样更适合地运用这一技术,如何更恰当地将艺术表现与技术手段相融合,并区别于传统艺术和技术概念进行新媒体交互演艺创作和设计,是我校多媒体演艺虚拟合成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开展的重点实验研究项目。在学校各部门老师的帮助下,汇集虚拟实验室近年来创作成果的《数字演出艺术创作实验》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印制出版。
我校虚拟实验室以艺术和科学、内容和技术的结合理念,基于新媒体、虚拟现实、网络等数字技术,以集成创新方式与艺术内容创作结合,致力于演艺创作语汇、艺术形态创新及创作工具的革新。《数字演出艺术创作实验》一书综合了虚拟实验室五年多以来的创作实践,包含《四季》、《文明·图腾》、《极境》三部新媒体舞蹈诗,《弘一法师》、《长河》、《喜马拉雅王子》在内的数部多媒体音乐剧、多媒体话剧、多媒体情景朗诵诗和多媒体音乐演奏会等,以及《2007女足世界杯开幕式》、《2010上海世博会大型活动与展览概念设计与虚拟演示》等户外空间虚拟设计排演的图像和文字,用丰富的文本,记录、传播新媒体演出艺术的创作过程。书中通过新媒体形式的舞台设计,为读者阐述利用新技术手段解放舞台空间的可能,使观者感受到新技术对舞台空间造成变化而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
《数字演出艺术创作实验》为我们展现的是戏剧艺术更为广阔的创作实验空间和形态,以其作为虚拟实验室阶段性实践总结和今后实验创作研究的依据。但是,恰如韩生院长在序言中所说的“得益于上海戏剧学院这一综合性艺术学科专业群生态环境的滋养,我们感到如同身处宝库,实验创作还有着漫漫长路。”(文:朱佳静、俞玮娅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