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乔治·西平舞台设计作品展在我校端钧剧场展厅开幕。国际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乔治·西平、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舞美系主任王履玮、舞美系副主任伊天夫等出席,开幕式由舞美系副书记、副主任胡佐主持。
此次展览时间为10月24日-29日,将展示乔治·西平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1992年的《俄狄浦斯王》与《圣方济各的阿西西》;1997-1999年的《尼伯龙根指环》;1999年的MTV颁奖典礼;2002年的《特洛伊人》;2003俄罗斯圣彼得堡版本的《尼伯龙根指环》、2003年的《西区故事》、以及装置艺术《玻璃之城》。作品包涵歌剧、音乐剧、装置艺术、颁奖典礼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制作。期间,我校舞美系还邀请乔治·西平举办“舞台设计·超越戏剧”主题讲座与设计工作坊等活动,此次活动在我校灯光实验室举行。
乔治·西平1 9 5 3年1 2月3 1日出生于哈萨克斯坦。17岁考入莫斯科建筑学院。在他上学的时候,老师很强调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训练。每次上课,老师都会出一个题目,例如“一阵狂风”,然后要求他们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构造这股狂风在空间当中的形象,材料就是纸。类似这样的抽象词语或者短语为主题的纸质模型创作训练一做就是两年。在莫斯科的生活和学习期间,他还结交了很多文学艺术圈的朋友,其中包括音乐家、诗人、舞台美术设计师以及导演。
乔治说,他曾经参加过很多比赛,其中一次把他从建筑师的角色带入到舞台美术设计师的视野,对他人生具有转折意义。这是一次设在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比赛“New Spontaneous Ideas For The Theater”,就是这次比赛让他对舞台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1年,乔治辞掉了建筑事务所设计师的工作,申请进入纽约大学蒂施(Tisch)艺术学院,攻读舞台美术设计研究生课程。他在纽约大学(简称NYU) 师从约翰·康科林(John Conklin)、奥利佛,史密斯(Oliver Smith)、洛伊德,伯林格姆(Lloyd Burlingame)以及电影美术设计的老师史蒂芬·亨德里克森(Steve Hendrickson)和服装设计的老师卡瑞·罗宾斯(Carrie Robbins) 。
1984年,乔治毕业了,他的第一份职业舞台美术设计的工作是李名觉先生推荐的,为大卫·米歌尔(David Mitchell)做助理,大卫当时接手的戏是《Biloxi Blues》(《比洛克西·布鲁斯》。那是一出非常复杂的非音乐剧的百老汇大戏。乔治当时的助理工作包括方方面面。这样的一次工作经历让他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尤其是在舞台技术方面受益匪浅。乔治说:“做这么一个百老汇剧目的设计助理,前后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好像是对我所学的整个舞台设计课程的全方位的考验”。
乔治在纽约工作和生活了将近30年,他非常热爱这个城市。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尤其是他的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舞台美术设计是他的主业,在业余的时间里,乔治喜欢拿着相机穿行于城市中寻找灵感,同时沉迷于将自己永不停歇的创作灵感付诸实践,不停地雕塑、铸模、翻模,然后再带着徒弟们扛着这些雕塑、装置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去进行拍摄,就好像是用心地将他的作品来源于城市同时再将他们还愿到这座城市的景象中去。
(文:舞美系 图:佳奇、学生记者 丁邵锋 编辑:榕树)
图为开幕式现场
图为韩生院长与乔治·西平亲切交谈
图为乔治·西平为我校师生做讲座
图为讲座现场
图为师生观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