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宋光祖教授

发布时间:2013-09-04作者:访问量:293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敬爱的名师、一位忠诚的朋友、一位戏剧教育界的精英——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宋光祖老师。
宋光祖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9月1日晚8时零8分,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不幸辞世,享年74岁。
宋光祖老师1939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57年9月进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1年9月至1963年7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1963年9月至1972年1月在南汇县沪剧团担任编剧。剧团解散后在上海南汇化肥厂、上海沪光造纸机械厂工作。1978年5月起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任教。1988年8月任副教授。1999年7月任教授。2008年3月退休。
宋光祖老师长期从事中国戏曲编剧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始终以戏剧教育和戏剧编剧理论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根本,将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我院戏文系教学体系的完善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常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和教研室主任职务。他工作勤恳踏实,任劳任怨,治学严谨,先后为我院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了“戏曲编剧理论与写作”、“戏曲名剧分析”、“折子戏赏析”、“《红楼》戏曲研究”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他注重对教学法的创新探索。如在开设“折子戏赏析”课程时,他精选剧目,编印剧本,多方搜集录像资料,认真撰写讲稿。在戏曲写作课中,他改变过去传统的综合训练的方法,逐步建立起了曲白训练、小戏结构训练、小戏训练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重视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需要,辅导学生细致耐心,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他指导学生创作的戏曲作品多次发表、上演,并获得过多种奖项。他所主持的“戏曲编剧理论与写作”课程获得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他本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于2001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03年获得“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这些荣誉是对他数十年教学成绩的充分肯定。
宋光祖老师注重将创作实践与理论总结相结合,他曾创作过多部舞台剧作品,发表或上演的剧本有沪剧《迎春花》、《水上交通站》,越剧《乱世奇缘》、《风筝误》、电影剧本《仙桃树》、电视剧剧本《拜月亭》等,还出版了《师生戏曲集》。他在辛勤的耕耘中,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经验,并从中汲取了教学所需的充沛营养。
与此同时,宋光祖老师还在戏曲编剧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出版或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著作和论文。他所撰写的著作有《戏曲写作教程》、《戏曲初级写作教程》、《戏曲写作论》、《中国戏曲名著选读》、《话剧之友手册》、《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等,其中多种著作成为上海戏剧学院本科生使用的基本教材,并在戏曲教育界和戏曲作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性的论文有《戏曲结构类型与戏剧冲突》、《戏曲人物塑造杂议》、《组织戏曲创作专业教学的浅见》、《谈戏曲剧本写作教学》、《小型戏曲谈》、《“红楼”戏曲概述》等。这些论文视野开阔,注重比较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实用性。对于从事戏曲写作教学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教师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宋光祖老师是一位具有学术与人格双重魅力的资深教授,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师德。
曾经,为了让一位身处山西、热爱戏曲的大学生能实现深造的梦想,他每周写信一封布置作业,又亲自修改,书信往来三月,从未间断。两人素昧平生、谈不上任何交情,他只是凭着“不错过任何一个爱戏的孩子”的想法,终于引领着年轻人考入上戏,成为硕士研究生,三年后又考上了博士……毕业时,他拿出六年来一直保存着的几十封信件,说“做个纪念,看看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年轻人抱着沉甸甸的信件,泪如泉涌。六年里,老师竟然一直为她保留着这些书信。
曾经,为了让一位湖南籍的进修生能少抽些烟,他跑了十天文艺会堂,才凑够了一条当时凭票供应方能买到的大前门香烟,裹进自己的黄书包内,亲自送到了学生宿舍,并开导学生:“烟,还是少抽为好,既然你已经不能不抽,就抽好一点的……”多年后,学生在一篇文字中深情地回忆道:“那年秋天,我就是抽着先生的香烟离开了上海滩的……”
曾经,为了给一位马上就要奔赴外地的学子买到一本对方急需的专业书籍,他跑遍了大小书店,又赶到车站,在不清楚具体车厢的情况下,一个个车厢依次寻找,终于在开车之前,把书送到了学生手上。那本书,如果还藏在学生的书橱里,请你一定要格外珍重,因为那是老师永远的心意!
宋老师走了,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师长,好朋友。他的离去,是上戏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戏剧事业的一大损失。
宋老师走了,选择了一个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日子,九月一号。这一天,学生们重新到校,铃声又响,红楼又有了久违的生动和热闹。他却依依不舍地走了,可是,在九天之上,当他远远地听着学生们的声息,我想,他一定也在微笑着。
敬爱的宋老师,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对朋友的诚恳、对家庭的负责,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们一定不会忘记您,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
宋老师,您安息吧!
(文:奚文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