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上海京剧院带来的《玉禅师》在我校二号形体房精彩上演。沉心静气的淡淡佛香萦绕鼻间,平和包容的佛音缭绕于耳,将全场观众缓缓带入禅的世界。
本剧选自明代徐渭杂剧作品《四声猿》之《玉禅师翠乡一梦》。主要写南宋,临安水月寺玉通禅师未庭参新任府尹柳宣教,致他亲自入寺拜谒,心怀不满。柳宣教暗派官妓红莲诱使玉通破淫戒。红莲心知红莲心知官法难违,于是夜投水月寺,佯病装痛,玉通为化解一场恩怨,无住涅�……
近距离观赏戏曲和在视频中观看的审美效果大相径庭。当和演员的距离相差几米时,你可以看清她脸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扮相是极其重要的。红莲的装束极美,身姿曼妙,一步一足,尽态极妍。十指捏出各种姿态,妩媚入骨。白色的衣衫下面,穿的是红色的绣花鞋。戏曲的美表现在演员的服装和脸上的妆容各个部位。戏曲的美是写意的。舞台上仅有简单的两个蒲团作为道具,及红莲带来的一壶薄酒。“水月寺”通过一块竹牌来表明地点。红莲和玉通和尚之间的交流戏,都是靠人物的肢体语言完成的。演员通过动作或者是简单的唱词来表现环境。是不是有实体的景不重要,观众们欣赏地是演员的唱段和姿态。二胡、钗、锣鼓等传统乐器的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乐师的伴奏也是京剧的一部分,起到推动剧情,渲染氛围和表现人物内心语言的作用。如红莲因肚疼跌倒在地时,钗敲了一声响,表明接下来剧情将要突转,红莲和玉通和尚的关系将有所突破。
《玉禅师》中最为矛盾的人物是玉通和尚。他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做不出决定。救了红莲,玉通就破了色戒。倘若是不救红莲,又违背了出家人的慈悲为怀。当佛珠落入红莲手里时,玉通和尚内心的那堵墙也坍塌了……女色这股世俗的力量使得玉通禅师修行的成果毁于一旦。他最后选择了圆寂。他了结了自己现世的生命,希望自己以此来获得重生。红莲也是个可怜人,是在当时封建体制下被牺牲的一个弱女子。她希望通过这次诱其破戒来换取脱离教籍,却不曾想到这次的选择亦是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无法高洁……
在剧末,小沙弥说:“ 冷眼看人是禅?修养自身是禅?放纵是禅?克制是禅?超然是禅?心静是禅?风流是禅?压抑是禅?守节是禅?安贫乐道是禅?不求名利是禅?无忧无虑是禅?处变不惊是禅?万物无常是禅?”禅是什么,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即是何为佛,你言便是。佛家忌讳的是执念。在放下和取得之间重新觅得了禅。小沙弥的这段话运用了传统戏曲中“显在”的叙述法。自报家门,抖露真相,得到了间离的效果,观众们可以独立于剧情,理性思考。
什么都是禅,处处都是禅,你说不是禅,那是你无缘。(文、图:朱栋绮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