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别等了,别等了――记音乐短剧《兵车行》

发布时间:2014-10-23作者:访问量:422

一、可怜这世界

    《兵车行》又一次验证了我从小到大坚信的一句话:“最简单直接的最有用”,就算它窝藏在小小的红楼105,就算它真的如主创说的“我们准备的时间有限所以比较仓促“,这种被认同感或许是所有进行艺术创造的人们最渴望也是最难得到的,可是我被打动了。

    《兵车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谈及音乐在《兵车行》中的作用,鼓声如雷,梆子响亮,仿佛能看见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和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似乎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就在耳边回响。可以说《兵车行》的声音效果是相当优秀的,它快速的将观众带入了兵荒马乱的既定情景,也能极好的渲染悲伤的气氛,从听觉和视觉上表现生死离别的悲惨场面,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二、可怜这女人

    虽然有着宏大凄凉的背景,剧中却只有一个角色,可是她又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她是丈夫被征兵的村妇,她是父亲战死沙场的女儿,她更是最终儿子“埋没随百草”的可怜母亲,角色的多样化更赋予了其身上浓烈的悲剧色彩。这如同“三打白骨精”一样的连环打击不知不觉就让观众对角色心生同情,可知战乱期间,世上每一天都会多出不计其数的寡妇,可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的寡妇恐怕难找。可惜《兵车行》中并未在这方面铺上浓墨重彩,有些情节隐藏在唱词中,若不是用心聆听,很可能就会漏掉这一段情节。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句唱词听上去尤为心酸,众所周知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十分严重的摧残。

 

三、可怜这爱情

    战争下的爱情都是用来被蹂躏的,这话放在《兵车行》里一点没错。若将心比心,你是彼时那个为了看懂丈夫一封家书的文盲妻子,千辛万苦识字之后,发现那同时也是一封休书的时候;若你是彼时那个被迫在新婚燕尔时远征他国的丈夫,不忍耽误坚贞爱妻一生而忍痛留下休书的时候,你是否觉得造物主真是瞎了眼?这些爱情注定是悲剧,大家都说,国破家何在?那么爱呢,爱不在又何来一个家甚至一个国!无数青丝等成了白发,无数红妆等成了破败,无数炙热的心跳等成了千疮百孔的尸体。我相信,这个从未出现的战士,他至始至终都是爱着妻子的。幸亏他英年早逝,所以这份爱,一直没有变了味道。而他的妻子,只能守着年轻时的回忆,痴痴的等。

别等了,都别等了,他不会回来了。(文倪钰馨  图:石文婷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