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让戏曲穿新衣

发布时间:2013-10-23作者:访问量:323

创想周第五天,由韩非子剧社带来的《灯官油流鬼》在上戏黑匣子上演。其实在这部剧上演前,我就以此为案例做过专业课戏曲创新的研究。今日终于有幸看到,实在让我大开眼界。

《灯官油流鬼》是一部结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中国戏曲、现代音乐等元素的戏曲。既有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又有皮影戏的表现形式,再结合上小虫的作曲,这样的一出戏不可谓不精彩。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这部作品无疑是把这个宗旨发挥到了极致。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于是这个传统的铡判官的故事就这样表现了出来。不同的是,这次的大背景变为了皮影。人物与皮影发生关系,这样的创新实在让人称赞。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灯官油流鬼》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这部作品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灯官油流鬼》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阴曹地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灯官油流鬼》故事融入了爱情和判案两大元素,将小人物的形象搬上舞台,活着的演员饰演阴间人物,傀儡饰演阳间人物,表现出了人生的虚拟与荒谬。而将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法,学习借鉴了西方存在主义戏剧故事表现方式。这个作品是由萨拉·奥本内姆导演的,是一个“洋导演”指导的。本剧台中台、画中画的形式都是对演员表演功底的考验,同时也完美实现了阴间阳间的转换。同时这次打破了传统一面影窗额形式,采取三面影窗结合。无论是在舞美上还是表演上了,都有很很大的突破。
   戏曲一直在找寻发展之路,而在《灯官油流鬼》的表演中我看到了用传统的元素创新,不是借助于绚丽的新媒体,也不是新编新奇的故事,而是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有机结合,就是一个全新的形式。在这个高喊创新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回去找找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不是科技才能创新。

而我相信,韩非子剧社的《灯官油流鬼》,就完美的证明了这一点。(文:苏怡丹  图:张昊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