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上戏学子共同演绎《一片爱国心》

发布时间:2015-12-30作者:访问量:817

 

图为演出剧照

上海戏剧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庆典大戏《一片爱国心》首次内部的灯服道效化各部门合成联排就引起了轰动,按规则原本是不放观众入场的。舞台上的布景及灯光仍在调试中,演员们也是首次带妆走台,但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校友们高涨的热情,第一遍场铃还未响起,剧场早已坐满了观众,一些年事已高的校友或互相搀扶着或推着轮椅步入剧场,在校的学生们则席地而坐……
佟瑞敏导演率领主创团队将尘封七十多年《一片爱国心》的剧本再度搬上舞台,并赋予新的思想触角和现实意义。本剧的独到之处,在于将中日矛盾从家庭这一生活侧面入手进行剖析。通过对剧本第一幕、三幕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充实,丰富了主要人物性格的多侧面,鲜明地展示了父亲唐华庭、女儿唐亚男,日本籍母亲秋子和儿子唐少亭等人物在特定事件发生后,内心的复杂矛盾和强烈的外部冲突,使原剧尖锐的矛盾更趋于合理。此次排演的新版延伸了原剧的爱国思想,家与国、分与合,强调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又何谈国家利益与信仰。导演借助时代背景运用京都的音乐和舞蹈,中国的京剧和太极,从幕启即传递给人们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又其乐融融的家庭。然而关于孩子们该穿和服还是汉装、在家挂日本旗还是中国旗、围绕着签约等系列事件的发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一场四合院内的中日家庭战争由此爆发。
参加本剧创作的主创团队由七代校友构成,从四十年代毕业的老校友到现今仍在校的师生。正是这些有情怀有坚持的校友们,在佟瑞敏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七代同堂的超强制作班底。对于能够参加母校七十周年校庆剧目,大家都有一种深深的荣誉感。新版《一片爱国心》采用的是七代同堂,交替出演的艺术形式,即三幕戏的每个角色由两至三名演员进行轮流演出。这一创新独特的导演构思,让校友们的七十年周年母校聚会更成为了一场戏剧人的盛宴。
两位父亲唐华庭的扮演者,都是耄耋老人:四十年代入学的邵宏来老师和五十年代的娄际成老师。邵老师曾演绎过的著名银幕形象如:陈独秀、李宗仁,他已多年未登台,此次老人家是为荣誉而来。娄际成老师的认真投入相信是无人可比的。他在话剧舞台早已驰骋半个多世纪,成功塑造了孙中山等无数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角色,可谓是沪上话剧的第一人。六十年代毕业的刘玉老师当年曾主演《战斗的青春》,名噪一时,此次饰演第一、三幕的母亲秋子。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赶回参加剧组创作的她,从开始直至工作排演一直全身心投入,充分显示了一位职业演员的敬业精神。
1975级的佟瑞敏老师是本剧的导演兼制作人,他提出上戏的校庆庆典剧目最适合选排的便是熊佛老的作品《一片爱国心》。他认为此剧意义深远,剧本问世之后,曾出现连演四百余场的盛况,直到抗战时期仍在上演,甚至从国内演到国外,获得观众高度赞扬。然而,这部熊佛西全部戏剧作品中的代表作,却早已消失在漫长的烟波岁月中,在繁荣的话剧舞台上,在戏剧人的记忆中似乎早已淡出,甚至遗忘,这部戏成为七十年来久已绝迹舞台的作品。今天在校庆时重新排演此剧不仅是为缅怀上戏首任院长熊佛老,更是向中国的老一代艺术教育垦荒者们致敬。因此,佟瑞敏老师导演策划由上戏校友七代同堂,共同参加台前幕后的创作,向母校的七十周年生日献礼!
担任《一片爱国心》舞台设计的是81级的韩生老师,他是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领军人物。84级的潘建华老师是首届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在服装文化与设计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担任本剧的服装设计。文学统筹是87级戏文系的校友张文军老师,现任《上海戏剧》主编,他从剧组筹备即参加并为剧本的二度创作贡献了诸多力量。我本人是上戏86级表演系毕业生,曾参加多部话剧及大型活动的形体设计,此次着重从形体语言表演的角度帮助演员们更好地理解并塑造人物。作为化妆设计的龚志英老师从八十年代初就在上戏从事化妆工作,此次率领她的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96级舞美系的胡佐老师此次与韩生院长联合担任舞美设计,他为人谦逊工作认真,开会反复修改的方案在48小时后又连夜赶出新的舞台设计图,不仅为日后的友好合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下地排练的时间。82级的哈斯高娃毕业后一直活跃在影视前线,三十多年未登舞台不免缺乏信念感,在导演佟瑞敏老师的鼓励下她尽可能地排除创作中的干扰,大胆演绎,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母亲这一角色的塑造。91级的校友有三位参加了此次的剧组工作,台前幕后都十分敬业:张欣担任制作并兼演管家方顺一角,化妆两小时出场两分钟,却从未抱怨,不管是寻找音效素材还是剧务工作,能做到的他都在积极参与;于洋随国家话剧院《战马》剧组来沪,演出强度极大,但为参加《一片爱国心》的演出,他依旧白天来学院排戏,晚上回剧院演出,十分辛苦。为保证演出的质量,他与《战马》剧组协调,坚持推掉之后的六场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到少爷唐少亭的角色创作。陆玲是位优秀的演员,在剧组排演阶段主动帮助学弟学妹对词走戏,对老演员照顾有加。
更值得称赞是,监制郭宇副院长、行政统筹孙蕾老师、执行制作佟彤及舞台监督王晓涛、导演助理李文婉等,默默无闻地为本剧做出了贡献,堪称幕后英雄。导演组的三位成员不得不提,09级的陈佳玮是导演本科、02级的熊梦楚是导演硕士、05级的王圣越是导演博士。在此之前,他们都曾导演或主演过话剧,在《一片爱国心》剧组,他们承担了一些看似和导演工作不相衬的杂务,要知道在今天完成一个戏的创作会碰到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排演的人和事。而这三位年轻艺术家颇具战斗力和应变力,他们是保证排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优秀群体。还有灯光设计是06级的李鸿晔,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毛毛,人小志气大,是个敢想敢为的小才女,院庆七十周年的几项演出活动均由她担任灯光设计工作,且效果不错。剧组还有一批特殊的群体:在读研究生张驰舞美设计专业、佟童电影文化研究专业、张冰琛油画专业、周月服化专业、姜铮铮艺术管理专业、戚霞表演专业、王斐戏剧文学专业。这些年轻的学子作为各位导师的得力助手,在此次创作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出色的专业水准。剧组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中有些人的名字并不在场刊上,但却常常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号:志愿者。就是这样由七代校友组成的创作团队,几乎囊括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所有专业,大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创作态度,着实让人感动……
“大地重光,江海浩荡。在东方巨港,矗立着一座戏剧教育的巍峨殿堂。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人类的精神向灿烂的明珠在这里闪光。”当12月2日最后一场的演出谢幕结束后,一首熟悉的校歌响起,巨大的熊佛老木刻肖像矗立在舞台中心。此时,全场观众起立,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歌声此起彼落,鲜花掌声祝贺声不绝于耳,全场互动的气氛之热烈,至今仍回荡在我们的思绪中,成为一个不可忘却的瞬间。台下的观众门用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次向演员们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这是对创作者最高的褒奖,戏比天大。台上老中青七代艺术家也一次次含泪鞠躬,向热情的观众们致以最真诚的谢意与致敬。
实际上,从彩排后的每一场演出都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仅获得了观众和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称赞,更是一票难求,甚至创造了端钧剧场上座率的奇迹。每天即便演出已经开始,门口仍会有几十甚至上百人在排队等待进入剧场,而场内也总是人满为患,不仅座位皆满,就连过道也挤满了人。
这是久违了的追忆和向往,一切仿佛又好像回到了曾经的艺术圣殿。每一次演出结束后与观众的互动,时间均达半小时以上,这一尽情尽兴的交流,正像佟瑞敏导演所说,“熊佛老的《一片爱国心》是部三幕戏,九十年后,有了第四幕。而第四幕戏,每次则不同,一次比一次精彩!”是的,这确实是一次艺术家欢乐的聚会和仪式。七代上戏人,七十周年共襄盛举,一片爱国心,深深爱校情。这是我们的情怀与幸运,更是我们的荣誉和自豪!
(文:李莉   图、编辑:佳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