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海戏剧学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毕业作品展映《不说再见》,该展映由上戏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发起,集中展映了上戏首届电影专业(2012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班)学生的六部毕业作品,为现场观众呈现了年轻电影人的青春梦想。
据了解,上戏2012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班共有自祖国大江南北的18名学生,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下,通过四年的努力,他们绽放出清新动人的电影花蕾。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6人次、16部作品荣获15项国内奖、5项国际奖。18名学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事实上,作为上戏首届电影专业毕业班,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班级,上戏逾70年电影教育的传统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张骏翔先生担任电影专业指导老师,到1958年开设“电影进修班”、1986年开办电影导演本科班,再到2012年电视艺术学院正式命名为电影电视学院,上戏的电影专业教育始终得益于戏剧专业教育的滋养,独具特色。
在师资方面,电影电视学院引进了著名导演、东方学者胡雪桦担任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著名电影录音师詹新担任支部书记,著名导演、四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侯咏担任电影系主任,聘请吴思远先生担任名誉院长、焦雄屏女士担任客座教授,延请上影厂导演吴天戈、编剧指导张琪、剪辑指导徐栋、美术指导胡宗参与实践教学。
记者了解到,电影电视学院不仅拥有了国内顶尖的电影教育师资,而且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探索:
首先,借鉴美国电影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同一个班级内细化为导演、摄影、录音、剪辑四个专业方向,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磨练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让专业教育真正与行业分工无缝连接起来,不让专业培养流于闭门造车。
其次,在“创作实践,综合专业,精耕细作,育人成材”治学方针的指导下,让电影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低年级共享影视传媒人文类课程,打好文化底蕴。此外,通过讲座、论坛、专业展映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邀请荣获金鸡奖、金马奖、金像奖,以及奥斯卡奖、金球奖、格莱美奖(含提名)的电影作曲家、录音师、剪辑师、导演、评论家等国内外近60位电影艺术家开设讲座;邀请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亚太区总裁、中国区总裁,派拉蒙影业、环球影业、松树林电影制片厂、保利博纳、万达影业、阿里影业、新闻集团、新影联等知名影视公司老总,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多位行业翘楚参加上戏与美国电影协会、上海国际电影节合办的“全球电影产业链论坛”论坛;举办了《三毛从军记》数字修复版首映、《百鸟朝凤》点映等专业放映,以及上海电影家协会会长、著名导演张建亚,著名导演贾樟柯,韩寒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
第三,鼓励电影系同学与其他院系的同学们广泛合作,吸收各艺术门类的养分。仅以参加此次毕业展映的《海岸那边》和《赛罕》两部作品为例,除了12级影视摄影与制作的同学,剧组成员不仅有13制作、14制作、13编导、14级编导专业的电影电视学院本科同学,还有来自表演系13级、舞美系12级、戏曲学院等各院系的同学,更有摄影、录音专业的研究生助阵,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是上戏各专业、各民族同学的联合作品。《赛罕》剧组在零下38摄氏度的内蒙古阿巴嘎草原上连续奋战、顺利完成拍摄。《海岸那边》剧组则在近年来最强寒潮期间,在夹雪带雨的浙江温岭完成了摄制任务。同学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老师,成为春节期间上戏师生间的热门话题。
当晚,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党委副书记胡敏,副院长黄昌勇,学工部部长、招毕办主任徐咏,教务处处长厉震林,电影电视学院党支部书记詹新,副院长赵韫颖,副院长魏东晓,副书记沙扬,电影电视学院电影系主任侯咏,以及上海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赵芸,著名导演洪金宝,陈国新导演,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秘书长金辉等出席了展映。(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