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创意学院师生与当地政府领导、中国舞美学会领导合影
图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向媒体介绍上海戏剧学院作品《转青花》
图为创意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志新给观众介绍上戏新媒体互动展品
图为创意学院师生为隆里当地留守儿童展开艺术工作坊
图为建筑投影《隆里百戏》
国庆期间,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以“黔岭新媒•秘境奂影”为主题的中国(隆里)首届新媒体艺术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50多名新媒体艺术家、全国13所高等艺术院校师生及3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我校创意学院、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转媒体时尚艺术工作室组成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展区进行了作品展览。创意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志新带领师生,充分发挥了学院在新媒体艺术研究与实践的优势资源,为隆里这座古城注入新的生命,并将这次展览的主题命名为《隆里百戏》,让戏剧元素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紧密结合,为古城带来不一样的新媒体人文艺术气息。
上戏外部展区虚拟实验室作品建筑投影《隆里百戏》、杨青青副教授带领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绘制的具有当地特色“花脸龙”的脸谱作品和与研究生王毅丁共同创作的包含100出戏曲影像的《转青花》互动装置展览吸引参观者驻足合影。内部展区分设5个展厅分别展览作品:新媒体舞蹈诗《极境》、新媒体情景诗《追梦•中国》、新媒体舞台剧《爱情书简》、3D建筑投影《红楼@》系列、影像装置《粉墨》、新媒体舞台装置《破碎故事》、《病态时代》、《恍然若失》、《权》、《眼》、《脱变》、《聊斋志异@画皮》、《Follow Voice》、行为影像《色|空》和新媒体互动装置《DIE》。
这些作品中不乏已获嘉奖的学生作品,其中《Follow Voice》获得第一届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一等奖,该作品由张敬平副教授指导的数字媒体艺术三年级学生沈清杨完成,视觉传达大三学生沈楚楚的影像装置作品《“粉墨”——传统戏剧的当代创意》为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展示项目。此外,由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完成的《上戏新媒体实验空间》,在隆里就地取材,使用新媒体媒介还原了莎士比亚《李尔王》、曹禺《雷雨》、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新媒体舞台装置作品的创意产生过程场景。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上海戏剧学院在新媒体艺术创作、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成果,展示了未来新媒体艺术与戏剧艺术交互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展览期间上海戏剧学院师生还与当地留守儿童展开了艺术工作坊,在当地的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也将上戏的新媒体艺术以别样的情感保留在隆里古镇。
(文:刘佳亮、朱佳静 图:朱佳静、谢志皓 编辑:佳奇)